把所擁有的歡喜助人,才是最圓滿的人生。

清朝的老宰相張英及小宰相張廷玉父子倆,在朝廷裏能夠官極宰相,除了有滿腹的學問、認真機智以及對朝廷忠心耿耿以外,他們的為人處世也備受崇敬。

安徽桐城有一條小小的六尺巷,每個到桐城的人都要到此一遊,正是因為流傳著一個為人稱道的故事。

這條六尺巷兩旁,一邊住的是張英的兒子,一邊則是吳姓宅府。傳說張英的兒子,有一天想要重建房子,請來地政官丈量土地,卻發現隔壁吳府占了自家的地,便與之理論,在爭不過的情況下,寫信給當時任職於文華殿大學士兼禮部尚書的父親幫忙。張英收到信後,便回了一首詩:

萬裏投書隻為牆,讓他三尺又何妨。

長城萬裏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

張英的兒子看了很慚愧,便讓出三尺,吳府的人也感到理虧,跟著讓出三尺,就成了這條“六尺巷”。

這則故事蘊含著中國傳統的恕道與謙讓的美德,千年來,已成為桐城人民的精神象征,凡有所爭,大家都會以這“六尺巷”為圭臬。

反觀自身,為人處世若事事斤斤計較,想必也將活得烏煙瘴氣。現在的建築法裏,規定屋子與屋子間要有防火巷,有些人或許會舍不得這點空間,然而一旦祝融造訪,就隻得坐困愁城了。

“萬般帶不去,唯有業隨身。”生存於世,萬般計較,到頭來又能帶走什麽呢?不過是黃土一杯,唯業隨身。若能運用金錢,與人有益,金錢才是你的;懂得運用名位,造福大眾,名位才是你的。把所擁有的歡喜助人,才是最圓滿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