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太過於狹義,容易為情愛捆綁。

楊太太家裏慘遭祝融之災,幸虧自己躲避得及,逃過一劫。當她驚魂甫定之際,突然聽到幼女還在地下室求救的聲音,於是趕緊衝入火宅。然而女兒被她抱出來時,已是全身焦黑,一命嗚呼了。

楊太太鎮日以淚洗麵,耳邊始終聽到女兒的呼叫聲。為了替女兒盡最後一份心意,沒有信仰,從不拜佛的她,主動請求佛光山台北道場為女兒誦經超度。然而法師們法務繁忙,臨時無法抽身。楊太太在萬念俱灰下,想到友人曾和她說:“《普門》雜誌是佛光山的事業之一,社長為出家人。”於是打電話向社長永芸法師求助:“我在太平間的女兒等不及了,她就要送到火葬場。”永芸法師一聽,立時答應前往,為她女兒誦一卷《阿彌陀經》。

雖然如此,仍無法撫平楊太太的創痛與愧疚。隻見她時而號啕大哭,時而落寞神傷。有一天,她在啜泣時,永芸法師的話刹那自心底浮現:“愛,不單隻對自己的兒女付出,你何不將自己的感情擴大升華呢?佛光山台北道場設有才藝班、兒童班,有空不妨前去看看。”她決心到台北道場走走,順道探望永芸法師。

一年過去了,她成為台北道場的忠實義工,每天歡歡喜喜,全心全意為青少年服務。從陰霾中走出的她對永芸法師說:“我雖然失去了一個女兒,但因為您的一番話,我擁有了更多的兒女。”

愛太過於狹義,容易為情愛捆綁。能持有《梵網經》中的觀念:“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我生生無不從之受生,故六道眾生皆是我父母。”及儒家“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胸懷,把愛“推己及人”,從自己的父母妻兒推至親朋好友從血緣至親擴大去愛有緣無緣的眾生。發揮“無緣大慈、同體大悲”的精神,生命就能因而豐富精彩,自在無罣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