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人一點善緣,也是為自己累積福德因緣。

東晉時,王含、王彬、王舒都是大將軍王敦的宗親。王敦去世後,他的兄長王含一時感到失去依靠,打算投奔王舒。但是王含的兒子王應卻不讚同,極力勸說父親投奔王彬。王含聽後,訓斥道:“大將軍生前與王彬的互動如何?你以為在他那裏可以得到什麽好處嗎?”王應不服,就說:“這正是我勸父親投奔王彬的原因。江州刺史王彬為人正直,不趨炎附勢,又勇於諫言,這可不是一般人做得到的。現在他看到我們沒落了,一定會生起同情心。而荊州的王舒,向來是謹守成規的,怎麽可能收留我們呢?”王含不聽勸說,於是兩人便前往投靠王舒,結果才剛入城,王舒便派人捉拿,並將他們投入江中淹死了。

而王彬聽說王含父子要來,老早暗中準備好船隻在江邊等候,卻始終苦等無人,後來聽說王含父子兩人因投靠王舒而慘遭滅頂,深感遺憾。

給人一點善緣,也是為自己累積福德因緣,因為一個懂得“給人”的人,他內心富有,也善體人意,能夠為人著想,就像是菩薩施無畏於眾生,自得眾生的親近與崇敬,就如廣納萬物的海洋,自得萬千魚蝦聚集。俗語說:“良禽擇木而棲,忠臣擇主而事。”擇友、選主就要找懂得“給人”者,可是王含“有眼不識泰山”,不能從一個人平時表現出的行誼與待人裏,看出危難、窘局時,什麽人可靠,什麽人不可靠。一眼不明,讓自己與兒子葬身江底,豈不可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