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歡喜舍棄當下的小利益,才能坐收未來。

1964年的夏天,葉鵬勝的父親背了一袋僧鞋,頂著烈日,汗流浹背,來到壽山寺兜售。我當時為了籌措辦學經費,經濟十分困難,但是想到當年出家人很少,僧鞋的生意一定不好,於是上前問他價錢,他說:“一雙三十元。”我掏出四十元向他購買一雙,他抬起頭來,奇怪地望著我:“別人都要求我打折扣,為什麽你不還價,反而還要加價?”

我說:“販賣僧鞋很困難,如果你不做生意,我們就很難買到僧鞋。如果你能多賺一點利潤,拿這些錢來改善品質,大量生產,可以便利我們購買。所以,我這樣做,不隻是為了幫忙你,更是在幫我自己,你安心收下吧!”

“我從來沒聽過世間上還有這種道理的!”他摸著後腦勺。

我進一步解釋:“三十元一雙僧鞋不能賺什麽錢,不但品質不能提高,反而因為不賺錢,索性結束經營,那時我就沒僧鞋可穿;四十元一雙,讓你多賺一點,有資金提高品質,買的人就愈多,生意就會愈做愈多,那麽我就有僧鞋穿了。所以才說我不是幫忙你,而是為了幫我自己。”賣僧鞋的小販才恍然大悟。後來,他更將自己的兒子葉鵬勝送來就讀沙彌學園。

凡事懂得“放長線釣大魚”,不求近處利益,將眼光放得遠放得開,當下的美好不錯失,未來更是希望無限。因為能歡喜舍棄當下的小利益,才能坐收未來。

買鞋小販不知我以“十元”投資未來,欲求佛教的事業能擴大於無限,出家人購置僧鞋也方便,反而雙方皆獲利,皆大歡喜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