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緣化心”,廣結善緣,給一份歡喜,將人心導入正道,才是化緣的真正意義。

在大陸叢林裏,每當春節將至,寺院僧眾便開始拜訪信徒,挨家挨戶地把吉祥門鈴及平安符送到信徒家中,信徒回以一碗米,稱為“化冬”,也就是“化緣”。

記得在叢林參學時期,家師常囑咐我代表常住出去“化冬”,為方圓幾百裏的信徒發送對聯,講一些吉祥的好話,或者給信徒一點佛法。當他們高興地將米糧放在我的擔子裏時,我深深體會到:化緣,不一定是化錢。化緣要化對方的心,要能夠感動對方,不是強迫別人做不樂之捐,而是化得一份歡喜,一個善緣。化緣,這個“緣”字很美。人生存在這個世界上,靠的就是一個緣,宇宙萬有的存在,也是靠一個緣。例如我們所住的房子,如果沒有木材、水泥、磚瓦這種種因緣條件的結合,如何能有房子的產生?人,如果沒有皮肉、骨頭、毛發、五髒六腑等器官組織,就不能成人。在世間生存,要讀報紙,要看電視,更要士、農、工、商供應日常生活所需。所以,佛教相當強調結緣的重要。

由此可知,化緣是一種歡喜的、平等的、互動的,別人給我,我也給人的緣紛。所以,信徒以錢財與法師結緣,法師以佛法跟信徒結緣,財法二施要平等,不可以有來無去,或者有去無來。

從化緣當中與人結緣,與人交心、交流,是一件極其神聖、善美的事。可惜的是,現在卻遭到許多人誤解、濫用,使得這項在佛教中流傳千年的善美製度,頻生弊端,隻是一味向信徒勸募,或者沿街乞討,忽略了信徒內心的需要、感受與經濟的狀況。“化緣化心”,廣結善緣,給一份歡喜,將人心導入正道,才是化緣的真正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