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間種種都有其因應之道,如興建地鐵,以因應交通擁塞;鼓勵生育,以因應人口負增長;製定法律,以因應各種犯罪。人一生當中,難免會有大大小小的順逆境界,如何因應,有以下四點意見:

第一,麵對過失要誠意改過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每個人多少都會犯錯,麵對自己的過失,能真心誠意改過,則“善莫大焉”。

過去,大禹因“聞過則喜”,受人敬重;子路因“聞過則拜”,為人稱揚;本是小混混的韓信,因為改正陋習,成為開國大將軍;遊手好閑的寇準,因為改正過失,成為一代名相。能懂得改過遷善,品德必能日日新而有所作為。

第二,受到讚譽要虛心接受

受到一點讚譽,就自得自滿,驕傲狂妄,日久,便不容易接受別人的批評,而停止進步了。明朝陳繼儒的《小窗幽記》道:“寵辱不驚,看庭前花開花落。”即在警惕世人,受到讚美恭維時,心能持平謙下,不以為是理所當然,道德必然能日漸增長。

第三,遭逢失敗要檢討原因

愛迪生做實驗經曆了多次失敗,有人問他:“你做實驗果真經曆過許多失敗?”他回答:“不!我成功地發現許多不能成功的方法。”遭逢失敗時,不要怨天尤人,重要的是自我檢討失敗的原因,進而付諸行動,才有機會東山再起。因此,抱持永不言敗的心念,才能與成功交會。

第四,被人欺侮要逆來順受

被人欺侮,要學習皮球,打擊愈大,彈跳愈高;要如搓麵團,愈揉韌性愈強。遇欺騙,須寬大;逢毀謗,不複仇;遭加害,待以慈;受苦難,宜忍耐。如果我們善於調禦己心,能逆來順受,麵臨再苦、再難堪的境界,也能甘之如飴。

“失敗者常把機會當困難,成功者常把困難當機會。”不論我們遇到怎樣的稱譏毀譽,能對境界不停不滯,即是最佳的因應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