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代愈文明,人類應該更健康才是。但是縱觀今日的世間,醫學科技愈進步,難治的疾病就愈來愈多,這是十分奇異的現象!仔細想來,或因人類隻知醫病,既未將真正的病根尋找出來,也沒有將身、心、靈看作一體來保健。

有人把健康比喻為“1”,把家庭、愛情、事業等等,比喻為“0”。有了“1”,一切的“0”都變得有價值;隻有“0”而沒有“1”,所有的“0”都失去了作用。這個比喻很有道理,與古人所說“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有相同的意義。另外,在自我精神層麵上的保健,也要注意到四點:

第一,不急躁,寧靜可以致遠

古時候常聽到巡更之人,一麵敲著鑼,一麵沿著街道大聲提醒大家:“天幹物燥,小心火燭!”在自然界幹燥之時,容易“星火燎原”,引起火災;在我們的內心當中太過急躁,同樣也很容易“心火燎身”。心中一急躁,情緒立即衝動,身體來不及應變,引起肌肉緊繃,氧氣無法到達,身體機能運轉不靈光,因此容易致病。

所謂“靜如處子,動如脫兔”,身心時時維持寧靜,精神容易升華。再者,人在寧靜之中,眼光能看得遠,心胸能放得開,生命層次自然也跟著提升。

第二,不發怒,心平可以氣和

想要身體健康,內心首先要修養得平和,對人能夠體諒,對事能夠隨緣,對物要能愛惜。想要健康就不能常常生氣,因為生氣容易損傷精神。多年前曾有科學家實驗,人一旦發怒,全身的血液都會產生劇毒。人不要時時準備操控他人,那樣隻會與心境平和的修養背道而馳。能控製自己,理性時時都能戰勝情緒,逐漸地能夠做到心平氣和,這也是延年益壽的一種秘訣。

第三,不壓抑,隨緣可以自在

遇事缺乏處理的智慧,客觀環境又不允許發泄出來,這樣日積月累下來,太多的壓抑,必定一發而不可收拾。滯鬱之氣需要化解,苦悶需要找到渠道來疏通。如果找不到合適的人來為你排解,可以交給悠雲、流水、虛空,或是向佛菩薩傾訴;等內心能看得更遠了,自然凡事都能歡喜接受。歡喜與接受,這都是增加生命養分的好方法。所以,不要以壓抑來處理內心的不滿,而要朝光明麵來看事情,才能過得隨緣自在。

第四,不幻想,踏實可以進步

幻想與夢想不同。夢想是一種遠景,隻要積極有計劃、按部就班地去實踐,許多夢想都能成為事實。

但幻想的人,隻想一些不可能實現的假象。或是盡管想得天花亂墜,卻不肯付諸行動。幻想既勞心又使人脫離了現實,到最後甚至得了幻想症,何苦呢?還不如把握住現在,安安分分的,該吃飯的時候吃飯,當睡覺的時候睡覺,應辦事的時候辦事。生活在現實的人生當中,凡事處理得好,進步就容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