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裏,免不了常有親朋好友等客人來訪;公司裏,免不了有商業往來的客人走動;寺院道場裏,信徒、友寺、社會人士參訪,更是時常有之。所以寺廟的知客師很重要,“知客”就是“知道客人的需要”,也就是要懂得待客之道!待客之道,不分寺院、公司、家庭,人人都應該了解。關於待客之道,分為四等:

第一,像朋友的客人,要讓他賓至如歸

“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有時候久未聯係的朋友忽然來訪,不能讓他覺得生疏,要熱情招呼,讓他有賓至如歸的感覺。從他一到,舉凡喝茶、吃飯、休息,我都要以禮相待。尤其用餐時,上等的主婦在飯菜上桌後,很快就能走出廚房,到餐桌上招呼客人用餐;如果客來掃地,客去泡茶,這是最劣等的主婦。

第二,有困難的客人,要為他解決問題

俗語說:“在家千日好,出門一時難。”又說:“在家靠父母,出門靠朋友。”人難免有遇到困難的時候,對於有困難的客人,不管他跟我們是商務上的往來,或是曾經共事的同事、主管、屬下,乃至單純友誼往來的客人,我們都要真誠地關心他,不能跟他支吾其詞,讓他覺得你好像有意要避開他。你能幫他直接解決問題最好,否則幫他出主意、提供其他管道,總之,能幫他把問題解決,讓他覺得不虛此行,這才是對有困難的客人應有的待客之道。

第三,隨機緣的客人,要予他歡喜希望

有的人來訪,並沒有特定的目的,隻是隨興忽然而來,他沒有事先通知,也沒有事前約好,臨時就跑來了。不過你還是要好好招待他,要給他歡喜、給他滿足,要讓他感受到人情的溫暖,進而對人生充滿希望,這才是待客之道。

第四,對高位的客人,要和他不亢不卑

“以客為尊”,請客要讓客人受到尊重,受到禮遇,這是應有的待客之道。但是賓主是有界限的,賓主各有各的立場,例如開會時,主席、代表、會員,都是主體,有時即使上級領導蒞臨與會,也隻能是來賓。大國的總統到小國訪問,是小國的上賓;小國的國王應邀到大國去,也是大國的上賓。賓主不能隻論大小,而是平等的論角色。所以有的客人身份、地位很高,但是所謂“客隨主便”,不能“反客為主”;身為主人的,對於高位的客人,也要不亢不卑,才不會有失身份。

賓主自有他一定的內涵與規矩,所以一個好的主人,最主要的是要會對待客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