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哪一種宗教,都是講究自我的修行。好比衣服破了要補一補,東西壞了要修一修,人也會有行為不正、說話不正,乃至念頭不正的時候,這時也要修正,這就是修行。人的起心動念、言行舉止離不開生活,因此,修行也是不離生活,以下舉出四點,可以作為生活修行依循的方向:

第一,涵養怒中氣

對一般人來說,對於忍苦、忍窮、忍饑、忍餓、忍冷、忍熱,大都還能忍耐,但在做人處世上的委屈、不平、惱怒要去忍恨、忍怒、忍氣,就不容易了。尤其一口氣你忍得下去,這是很大的修行,也需要很大的力量。能以“養氣”代替“怨氣”,“和氣”代替“意氣”,這就是“涵養怒中氣”的功夫了。

第二,謹防順口言

想要修行,修口是一大法門。話,不能隨便出口,尤其是順口語,無論是憤怒的時候,或是高興的時候,都要克製自己。生氣憤怒時,容易口出惡言,一句話傷害到人,再也收不回來;過度高興時,容易忘形,隨意地就許下承諾,泄露秘密,甚至說出不該說的話。因此,說話要三思,不可隨意順口而說。

第三,當心忙裏錯

有時候太匆忙,容易忙裏有錯。有一位媳婦,半夜接到母親病危的消息,連忙抱起床上的孩子就往娘家跑。走過田埂,慌亂的腳步讓她跌了一跤,幸好孩子沒有哭泣,抱起來又忙趕路。到了娘家一看,手中竟然抱著一顆冬瓜。她急著返回田裏,沒有看到孩子,隻有一隻枕頭。當她哭哭啼啼回到家裏時,原來孩子還在家裏睡覺呢。越是忙的時候,越是要仔細用心;越是忙的時候,越是要謹慎小心。

第四,愛惜有時錢

台灣企業家張姚宏影女士發心建寺辦學,利益眾生。問她為什麽?她說:“現在不做,等到將來我沒有錢的時候,會懊悔的啊!”是的,正當有錢的時候不做,等到錢去了再想做時,也沒有機會了,所以有一句話說:“常將有日思無日,莫待無時思有時。”推而廣之,凡事都應及時,當年輕力壯時,應以體力報答人間;當腦力尚佳時,應以智慧貢獻人類;當有一片誠心因緣時,以心香一瓣,將好因好緣的生命,回饋社會十方。如何修行?“生活修行四句偈”,是很好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