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一切行為造作之始,都是來自心中的想法,因此,心中的每個念頭,是決定你上天堂或下地獄的開始;心中的每個念頭,就是造成佛境與魔界的結果。魏征在《諫太宗十思疏》中提到:“恐懈怠則思慎始而敬終,慮壅蔽則思虛心以納下,想讒邪則思正身以黜惡。”所以,每個人都應該要慎始;開始的好壞、正邪,就是決定未來失敗、成功的轉軸。以下以四個“開始”來說明其重要性:

第一,崇山峻嶺始於土丘

重重疊疊的山巒,並非本來就是崇山峻嶺,它可能是由滄海變為桑田,再變化成土丘,慢慢又演變而為層巒疊嶂的峻嶺。人的惡行往往也是由小而大,一個惡貫滿盈的人,常常是起自最初的歹念,所以人應該慎防開始的一念。劉備說:“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經常自省,自能讓惡念不積,如此才不會自我毀滅。

第二,汪洋大海始於細流

《法句經》說:“水滴雖微,漸盈大器。”小小的細流,日積月累,可能匯聚成長江黃河,成為汪洋大海,所以細流不容藐視。西晉文學家陸機說:“遠績不辭小,立德不在大。”小小的善行,可以救人一命;小小的結緣,可能改變人的一生,所以,一點一滴的小善行,就是積聚巨萬的善功德。

第三,千年萬劫始於彈指

一千年、一萬劫,看似好長好長的時間,但是,這麽長的時間,也是從一刹那、一彈指,慢慢聚集而成;同樣的,成功的企業家、創意的設計師、筆補造化的作家,乃至於社會上有名氣、有地位的人,其智慧、創意、技巧、經驗,都是經過歲月的積累、時間的醞釀、生活的體驗而來的,世間萬物不能無中生有,所以,成功是經過學習的過程與時間的磨煉。

第四,永恒成道始於信念

所有證悟者,或是社會上的成功者,都是來自對真理的內涵不起疑慮,對於所學的技能不怯退,對於自己所建立的目標有正確的信念,如此才能有所成就。《華嚴經》說:信念與信心可以增長智慧,有了信就可以到達如來的境地;《大智度論》也說:信,就像人的手一樣,一個人到了寶山,有手就可以自由地取寶,如果沒有手就不能獲取。所以,“信”是學習上、修道上的根本。

俗語說:“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開始的方向正確了,才能到達目的地;開始的心念正確了,行為才能無誤。所以凡事的起始是很重要的,我們不得不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