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蘭

在亂世,宗教是人心靈的慰藉,原有的社會製度瓦解了,一切都無法製、無規章,人民有冤無處伸,隻有訴諸神明,歸諸天意,以求得心理的平衡。所以在東晉南北朝時,宗教盛行,士大夫清談,把希望寄托在另一個世界。曆史證明那是不對的,這是一種逃避,它的結果是亡國。智者知道對現實的不滿應該從改正不當措施做起,眾誌可以成城,人應該積極去麵對生命而不是消極去寄望來生。星雲大師就是一個積極入世的大師,他在海內外興學,風塵仆仆到處弘法,用他的智慧來開導世人,他鼓勵信徒從自身做起,莫以善小而不為,當每個人都變好時,這個社會自然就好了。這本書就是星雲大師的話語集結成冊,印出來嘉惠世人。

人在受挫折、有煩惱時,常自問:人生有什麽意義,活著幹什麽?大師說,人生的意義在創造互惠共生的機會,這個世界有因你存在而與過去不同嗎?科學家特別注重創造,就是因為創造是沒有你就沒有這個東西,沒有莫紮特就沒有莫紮特的音樂,沒有畢加索就沒有畢加索的畫,創造比發現、發明的層次高了很多,人到這個世上就是要創造一個雙贏的局麵,不但為己,也要為人。英文諺語有一句:Success is when you add the value tnifi you add the value to others.隻有對別人也有利時,你的成功才是成功。所以大師說,生命在事業中,不在歲月上;在思想中,不在氣息上;在感覺中,不在時間上;在內涵中,不在表相上。這是我所看到談生命的意義最透徹的一句話。

挫折和災難常被當作上天的懲罰,是命運的錯誤;其實挫折和災難本來就是人生的一部分,不經過挫折我們不會珍惜平順的日子,沒有災難不會珍惜生命。人是高級動物,是大自然中的一分子,不管怎麽聰明、有智慧,還是必須遵行自然界的法則,所以有生必有死,完全沒有例外。但是人常常參不透這個道理,曆史上秦始皇、漢武帝這種雄才大略的人也看不到這點,所以為了求長生不老,倒行逆施,壞了國家的根基,反而是修身養性的讀書人看穿了這點。宋代李清照說“今手澤如新,而墓木已拱……然有有必有無,有聚必有散,乃理之常。人亡弓,人得之,又胡足道”。看透這點,一個人的人生會不一樣,既然帶不走,就不必去收集,應該想辦法去用有限的生命去作出無限的功業。

一個入世的宗教,它給予人希望,知道從自身做起,不去計較別人做了什麽,隻要去做,世界就會改變。最近有法師用整理回收物的方式帶信徒修行,他不要信徒捐獻金錢,但要他們捐獻時間去回收站做義工,從行動中修行。我看了這個報道真是非常高興,因為研究者發現動作會引發大腦中多巴胺(dopamine)這個神經傳導物質的分泌,而多巴胺跟正向情緒有關,運動完的人心情都很好,一個跳舞的人即使在初跳時,臉是板著的,跳到最後臉一定是笑的。所以星雲大師勸信徒,從動手實做中去修行是最有效的修行,對自己對社會都有益。

在本書中,大師說生活要求安心,心安才能體會人生的美妙,才聽得到鳥語,聞得到花香,所以修行第一要做到心安,既然人是群居的動物,必須要和別人往來,因此大師教導我們做人的道理,列舉了人生必備的10把鑰匙,書的最後兩冊是要大家打開心胸,利他與慈悲,與一句英諺You give without loving,you ever love without giving相呼應。不論古今中外,智者都看到施比受更有福。

希望這套書能在目前的社會中為大家浮躁的心靈注入一股清泉,人生隻要心安,利人利己地過生活,在家出家都一樣在積功德了。

(本文作者為台灣陽明大學神經科學研究所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