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誌強

    星雲大師,是我一直非常尊敬與佩服的長者。

    長久以來,星雲大師所領導主持的佛光山寺與國際佛光會,聞聲救苦,無遠弗屆,為全球華人帶來無盡的希望與愛。

    大師的慈悲智慧與宗教情懷,讓許多人在彷徨無依時,找到心靈的依歸。另一方麵,我覺得大師瀟灑豁達、博學多聞,無論是或不是佛教徒,都能從他的思想與觀念上,獲得啟迪。

    星雲大師近期出版的《星雲法語》,收錄了大師1080篇的法語,字字珠璣,篇篇雋永。

    我很喜歡這套書以“現代佛法修行風”為訴求,結合佛法與現代人的生活,深入淺出地闡釋。尤其富有創意的是,以十冊“法語”打造了十把“佛法鑰匙”,打開讀者心靈的大門,帶領我們從不一樣的角度,去發現與體會生活中的點點滴滴。

    以《旅遊的意義》這篇文章為例:

    “……就像到美國玩過,美國即在我心裏;到過歐洲度假,歐洲也在我心裏,遊曆的地區愈豐富,就愈能開闊我們的心靈視野。

    當我們從事旅遊活動時,除了得到身心的紓解,心情的愉悅之外,還要進一步獲得寶貴的知識。除了外在的景點外,還可以增加一些內涵,作一趟曆史文化探索之旅,看出文化的價值,看出曆史的意義。

    比方這個建築是三千年前,它曆經什麽樣的朝代,對這些曆史文化能進一步賞析後,那我們的生命就跟它連接了。”

    “我們的生命就跟它連接了”這句話,讓我印象十分深刻,生動描述了“讀萬卷書,行萬裏路”,正是一種跨越時空的心靈宴饗。

    在《快樂的生活》一文中,大師指點迷津。他說:“名和利,得者怕失落,失者勤追求,真是心上一塊石頭,患得患失,耿耿於懷,生活怎麽能自在?”

    因此“身心要能健康,名利要能放下,是非要能明白,人我要能融和”。

    在《歡喜滿人間》這篇文章中,大師指出:人有很多心理的毛病,例如憂愁、悲苦、傷心、失意等。佛經形容人身難得如“盲龜浮木”,一個人在世間上一年一年地過去,如果活得不歡喜,沒有意義,那又有什麽意思?如何過得歡喜、過得有意義?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