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的是1802年,法國工程師阿爾伯特.馬修就設想采用隧道的形式連接英吉利海峽兩端,這個想法很得拿破侖的歡心;法國皇帝甚至煞有介事在亞眠合約期間向英國人推銷這個油燈照明,馬車拖運,還要修建探出海麵的木質換氣塔的大膽想法。

    而在英國人看來,這個以“2小時馬車就能到法國”的腦洞項目裏充斥著法國佬滿滿的惡意,畢竟英吉利海峽對於大英帝國來說相當於天然屏障,千萬雄兵。法國人竟然想搞輕鬆通過它的工程?絕對沒懷好意!

    果然待到第二年兩國再次交惡,有關這個海峽工程的第一次提議就很自然的不了了之了。

    時間到了1834年,一個叫艾梅.托梅.德加蒙德的年輕工程師也對這個連接海峽兩端的想法產生了濃厚的興趣,開始了他的研究。可以說他在這個研究上耗費了自己的全部財產和心血。他的前輩馬修的設想遺漏了一個很重要的討論:怎麽樣在海底挖掘隧道?以當時的技術這根本不可能。而德加蒙德方案是:預先打造一批大鐵管,用分段組裝的方式在海底連接,待到整條線路鋪設完成後,再從地上入口進入這條預置管線,抽空積水並加設防水用的砌體層。之後他又花了一年的時間去修改這個方案:先用磚塊鋪設巨大的海底構築帶然後在內裏鑿洞的方式來修建隧道,所需工期大約是30年。

    這個近乎偏執的工程師甚至親自抱著石塊跳入英吉利海峽,下潛到30米的海底,在猛烈的海流和鰻魚的攻擊下采來了海底岩石樣本。采樣顯示海峽的地質對於隧道建設極為理想。而這份報告也為以後的海底隧道工程提供了極為寶貴的勘探信息。

    這件事越發的順利,他這個瘋狂的夢想得到了好友拿破侖三世的支持,而對麵的英國媒體甚至還爆出維多利亞女王對這個想法的讚不絕口,因為她本人暈船暈得家喻戶曉。

    可不久後發生了一件相當狗血的事情。在一次去往巴黎歌劇院的路上,拿破侖三世的馬車遭受到炸彈的襲擊,當場8人死亡,百餘人受傷。雖然拿破侖三世倒沒有受傷,也查出搞這次爆炸襲擊的是意大利人,可德加蒙德海底隧道計劃卻無限製擱置下來,因為炸彈的製作地疑為英國伯明翰。

    為了這個夢想苦苦堅持幾十載,到頭來卻是一場空,而到了1870年,自己的皇帝朋友因戰敗退位,受不了這番打擊的德加蒙德幾年後黯然離世。

    不過他被後人稱為“海底隧道之父”,也算是一種藉慰。

    而第三個動起這念頭的是英國人,他從德加蒙德的研究裏獲得了不少靈感和啟發,而且他還有一個國會議員作為靠山。這一次英國方麵成立了施工公司,法國那邊也完成了開鑿試驗;就在雙方幹勁十足的準備動工時,輿論卻又導向保守的一方,民眾被煽動,工程被妖魔化,於是乎,19世紀所有的嚐試都被否決了。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