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飛員傳來報告。“高度15000米,速度850公裏。”

    觀台上一片歡呼聲。

    看著這些歡呼雀躍的空軍高官們,雅尼克微微一笑。因為在這個時代,戰鬥機的最高航速普遍還都停留在500到600公裏每小時之間。即便是德國最先進的活塞戰鬥機ta-152,設計速度也隻有750公裏的極限航速。一個小時可以飛850公裏,這個速度可以說是超過了所有人的想象。噴氣式引擎的橫空出世,一下子刷新了飛機在航速上麵的最高上限。

    不過雅尼克卻知道後世六七十年代比較流行的戰鬥機指標是“雙三”,指的是飛機機最高升限在30000米以上,最高速度在3馬赫以上。

    而更後麵,甚至出現隱形戰機,超音速巡航戰機,先進的戰鬥機可以和衛星通訊,獲取實時的戰場資料,並且用精確到米級別的製導武器,攻擊數百公裏外的目標……

    感慨了一番後雅尼克又問道。“它的最大航程是多少?”

    “1100公裏左右,攜帶副油箱的話能達到1400公裏。”

    歡呼雀躍的軍官們一下子靜了下來,麵麵相覷。

    一般來說,戰機航程是指一架戰機在沒有進行空中加油時的最大航程平均值。此時並不要求戰機留出載荷能力來掛載武器彈藥。隻要求戰機本身最大程度上攜帶燃油,並且通過最節省燃油的巡航速度進行飛行。戰機除了把機內油箱加滿後,還可以掛載多個副油箱,此次戰機的最遠飛行距離就是戰機的航程。

    而作戰半徑則是指戰機在攜帶一定武器彈藥情況下的能夠安全往返的距離。作戰半徑比較注重戰機的作戰能力,在這種情況下,戰機需要攜帶正常作戰載荷起飛作戰,而不能把所有載荷能力用於搭載燃油,需要分配出相當一部分負載能力用於掛載武器。

    抵達預定作戰區域後,戰機還需要在戰區進行巡邏監視,有時甚至可能會執行實際作戰任務。在完成這些任務後,戰機還要擁有足夠的燃油來返回基地,而且,戰機一旦進入戰鬥狀態,發動機最大功率輸出的時候完全就是個油老虎,燃料消耗的速度是非常嚇人的,所以作戰半徑比起最大航程的一半自然要短很多。

    另外戰機還需要預留出一部分燃油用於應對突發情況,否則戰機就可能沒有足夠的燃油來執行突發任務或者返回基地。在預留出上述任務所需要消耗的燃油後,剩下的燃油已經不多了,這就是為什麽戰機的作戰半徑要遠小於戰機的最大航程了。一般來說,戰機的作戰半徑就大約隻有最大航程的三分之一左右了。

    也就是這款噴氣式戰鬥機的作戰半徑連400公裏都不到,就算攜帶副油箱也隻有400多公裏,這可比活塞式戰鬥機差遠了,給短腿的斯圖卡護航還差不多。

    看著眾人有些失望的表情,雅尼克笑笑道。“‘攻則不足,守則有餘’,雖然這款戰鬥機擔不了護航任務,不過至少有能力把敵人拒之門外,不讓一顆炸彈落入歐洲土地。當年萊特兄弟第一次飛行,也就飛行了59秒,247米的距離。當時誰能想到在不到40年的時間裏,飛機能在萬米高空以幾百公裏的時速飛翔?

    如今的科技日新月異,我相信過不了多久噴氣式戰鬥機會比今天飛的更快,更高,更遠。”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