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英國原來不打算在42年發動兩棲登陸,最多派出小股突擊隊對歐洲大陸進行一些襲擾作戰,但是來自幾方麵的重重壓力,迫使英國必須行動。

    在此背景下,英國戰時內閣要求負責組織領導對盟軍聯合作戰司令部製定在歐洲大陸實施大規模兩棲登陸的計劃,路易斯.蒙巴頓將軍領導下的該司令部根據以往經驗,最終選定的登陸地點是戰國的海檳小港——迪耶普。

    迪耶普位於法國北部,毗鄰英吉利海峽,海岸邊都是極具特色的白色山崖,陡峭險峻,宛如天然的堡壘。德阿爾克河流經小鎮城區注入英吉利海峽,將城區一分為二,河岸兩邊就自然形成了船隻停靠的碼頭。該地曆史上曾是著名的北歐海盜的巢穴,近代以後已經成為著名的海檳旅遊勝地。

    法國投降後,德軍在其附近有包括1  個雷達站和1個飛機場在內的很多軍事設施,沿德阿爾克河岸邊,從東向西部署著5  個海岸炮連,這些炮連共裝備了20  多門1  50  毫米的重炮,海岸周圍還有多個高射炮連。海堤上布設著帶刺鐵絲網等障礙物,海灘和通往內陸的開闊地帶德軍總共埋設了1.  4萬枚地雷,在德阿爾克問入海口兩側的陡峭山上,甚至很多海邊建築的樓頂上都設有火力點,布置著很多輕重機槍。駐防在該地區的德軍第302  步兵師,總兵力約8000人,這是一支頗有戰鬥力的部隊。

    42  年8  月18  日盟軍發動進攻,結果遭遇了慘白。

    陸軍傷亡3610  人,失蹤2200  人,占全部登陸部隊的96.54%,同時還損失包括30  輛坦克在內的大量物資裝備;海軍損失1艘護航驅逐艦和33  艘登陸艇,人員傷亡550  人;空軍則損失飛機106  架,傷亡空勤人員190  人。三軍傷亡、失蹤總數邊6550  人,而德軍傷亡僅650  人。迪耶普海灘上遍地的屍體、坦克殘骸、武器裝備和破損的登陸艇,成為德國宣傳其堅不可摧的大西洋壁壘的最好物證。

    極其慘重的損失,對於同盟國而言,正如丘吉爾首先所說的同時也是“一座經驗的寶藏”(丘吉爾的政治才能向來都是杠杠的,把考文垂這種擺明了是來不及防禦造成的災難,靠一張嘴能說成不得已的損失和陰謀論,外帶把自己認為是倫敦的錯誤判斷甩的幹幹淨淨),盟軍一方從迪耶普的慘敗中總結了很多寶貴的經驗教訓,這些用代價高昂的生命和鮮血換來的經驗教訓,對於兩年後的諾曼底登陸,絕對是一筆最寶貴無比的財富一一在諾曼底登陸計劃製定中,有兩條被視為金科玉律的原則就是來自迪耶普——絕不要直接在港口登陸和登陸前必須要進行有力的海空火力準備。

    62734/519944153

    。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