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空中飄起了鵝毛大雪,對英國本土的轟炸行動被迫暫停,隻有V3大炮孜孜不倦的朝倫敦傾瀉炮彈。

    V3大炮的炮管已經更換過好幾次,換下來的炮管也沒有浪費,稍微加工一下管壁變成155毫米加農榴彈炮。裝在豺狼坦克底盤上就成了自行加榴炮。

    加農榴彈炮是兼有加農炮和榴彈炮彈道特性的火炮。用大號裝藥和小射角射擊時,其彈道低伸,接近加農炮性能,可執行加農炮的射擊任務;用小號裝藥和大射角射擊時,其彈道較彎曲,接近榴彈炮性能,可執行榴彈炮的射擊任務。1915年德國研製出了世界上第一門現代加榴炮,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交戰各國廣泛裝備使用了加榴炮,其特點是∶炮管長度/口徑比在39到45之間,使用大號發射裝藥和小射角時,彈道特性接近於加農炮;使用小號裝藥和大射角時,彈道特性接近於榴彈炮。

    因為是二手貨,耐用性上比不上新出爐的炮管,不過好歹是廢物利用,性價比還是蠻高的。甚至武器部門計劃等155毫米加榴炮炮管淘汰下來後繼續加工,改成160毫米重型迫擊炮。

    這天雅尼克召開軍方高層會議,商議對英登陸戰的事宜。

    在所有的作戰樣式裏,兩棲登陸作戰向來被稱為最難以組織的一種,每次兩棲作戰隻要進攻方稍有閃失,就會收獲一個遭受重創乃至於全軍覆滅的結局。

    如果防守方缺少重型武器,登陸部隊會比較容易突破敵軍防線;可要是防守方的工事堅固,火力強大,那登陸場將會變成血腥的屠宰場。

    《拯救大兵瑞恩》為何成為經典?就是因為電影真實反映了戰場對於士兵個體的殘酷性——士兵們前一秒還還生龍活虎,下一秒就有可能被子彈、炮彈或者地雷奪去生命,更不要說那些殘缺不全的肢體和滿地狼藉的彈坑。

    為了減少德軍在諾曼底的防禦力量,盟軍是用盡了各種“陰謀詭計”。為製造出準備重點進攻加來的態勢,他們不僅在內部搞了一個假的第一集團軍群,還將巴頓任命為司令,軍隊時刻待命,準備向加來進發,連一般士兵都被蒙在鼓裏。

    其次,他們故意讓德軍截獲己方電報,甚至還“不小心”流出重要作戰會議報告。盟軍用這一切表明,他們向加來進攻的決心。

    德國在獲取這些情報後,迅速將防禦重心轉向了加來,諾曼底的守備力量大幅縮減。

    可即便使這樣,在諾曼底戰役中盟軍傷亡高達12.2萬人。要不是吸取了之前迪耶普登陸戰的慘敗經驗,這個數字可能會翻倍。

    在北非,隆美爾的非洲軍正直逼埃及:在大西洋,德軍潛艇給同盟國的海上運輸造成了巨大損失;在蘇聯,德軍兵臨斯大林格勒城下。尤其是蘇聯,經過一年多的戰爭損失慘重,幾乎可以說是到了山窮水盡的邊緣,亟待援助。

    麵對如此危急的境地,參戰不久的美國認為完全可乘德軍精銳部隊攻打蘇聯的有利時機,迫切要求在英吉利海峽最適直登陸的9月來一次大規模的兩棲登陸,開辟第二戰場。但經曆了3年戰爭的英國深知即使有美國的全力支持,也很難取得跨海登陸作戰的勝利。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