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魚雷的問題可不止德國一家,其他國家同樣未能幸免。

    1942年,英國海軍戰艦“特林涅達”號遇到一艘德國驅逐艦,一頓炮火將其打得千瘡百孔,火焰四起,毫無還手之力;英國艦長下令發射魚雷將德艦炸沉。魚雷發射出後,英國水兵們紛紛來到甲板上,打算親眼目睹德艦沉沒。但詭異的一幕發生了,隻見魚雷在海麵上兜了一個圈,朝自己衝了過來。一聲巨響過後,英國“特林涅達”號被擊沉重傷,隨後沉入海底。

    大西洋彼岸的美國也毫不遜色,甚至更勝一籌。

    二戰期間,美國MK14魚雷的啞彈率竟一度高達70%,並且創造了一個堪稱人類戰爭史上絕無僅有的神奇案例。

    有一次美國“黑鯵魚”號潛艇在攻擊日本一艘萬噸油輪的過程中打出了15枚魚雷,卻並未擊沉該船。有資料顯示,這15枚魚雷至少取得了12枚命中,命中率不低於80%。然而,命中的魚雷僅僅爆炸了2枚,啞彈率超過83%。任何一名艇長麵對這種情況恐怕都要“爆炸”。所以就有人調侃說美國的MK14最大的可靠性就在於它能保證不炸,這也算是一個“逆天的隱藏屬性”吧。值得一提的是,MK14即便有種種問題,也在二戰取得了大約400萬噸的戰績。

    英國和美國的魚雷問題,盡管有不利的影響,但並未導致他們戰敗;而德國則不同,魚雷故障使德國失去了重創英國艦隊和商船的機會,最終輸掉了戰爭。

    戰爭結束後,鄧尼茨元帥在回憶錄中寫道:“在形勢對潛艇戰有利的那幾年中,由於魚雷性能上的缺陷,大量敵艦船未能被擊沉……當時,英國還沒有找到對付潛艇的辦法,是潛艇作戰的黃金時機,但由於魚雷的問題,這樣的機會就錯失了。”

    雅尼克當然不會重蹈覆轍,早早便著手改進魚雷問題。

    雖然德國的磁性引信很不可靠,可他知道意大利的技術人員把航空用磁性引信裝在魚雷上,這種引信在整個大戰期間得到了廣泛使用,效果很不錯。便把這項技術要了過來,由德國技術人員們改進了一番後用在了自家的魚雷上。

    如今德海軍的磁性引信故障率已經大大降低,也解決了定深問題,完全能夠用於實戰。

    “三號、四號魚雷發射!”U-124潛艇艇長約翰尼斯緊貼著潛望鏡,盯著遠處正在轉向的驅逐艦,大聲下令道。

    這支船隊裏能威脅他們潛艇的就屬這些驅逐艦了。這些潛艇艇長們也沒想到區區幾十顆水雷能令這支船隊停止不前,連外圍負責警戒的驅逐艦都停了下來,這樣千載難逢的好機會當然不能錯過,第一輪魚雷便幹掉了十艘驅逐艦。

    等對方反應過來時潛艇已經發射了第二輪魚雷,又擊中了好幾艘驅逐艦。

    62734/523003726

    。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