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到古德裏安的一席話,周圍的蘇聯工程師們不由得點頭讚同,看來這位少校的肚子裏還是有些墨水的嘛,並不是信口開河。

    蘇聯坦克設計師們不但鑽研自主研發坦克,而且對國外同行的進展也高度關注。他們對克裏斯蒂懸掛係統並不陌生,甚至相當感興趣。陸海軍人民委員兼革命軍事委員會主席伏羅希洛夫正想辦法把這種懸掛弄到手了。

    看到蘇聯人的反應,雅尼克心中暗喜。因為美利堅軍方很快就發現了“克裏斯蒂”坦克的弱點。

    這種又輪又履的方式,看似好像什麽都行,其實什麽都不精通!

    它的縱係統不靈活,並且由於懸掛裝置全都擁擠在車內,使得車內空間狹小,此外,還有它的履帶壽命較短,隻有在輪式運行時才能達到高速,而輪式運行是無法越過障礙的等。

    拆裝履帶,也足以讓坦克兵們頭疼的了,這完全就是一種雞肋!

    由於如此之多的缺陷,美軍軍方不久便對“克裏斯蒂”坦克失去了興趣。加之克裏斯蒂又因為T3坦克的定位問題和軍方發生爭執。軍方最後要求克裏斯蒂再設計出一款符合他們要求的坦克,但克裏斯蒂拒絕了這一要求,T3坦克因而未能在美國投入量產。

    東方不亮西方亮,令所有人意外在是,未在美國投以量產的克裏斯蒂懸掛得到蘇聯的重視。

    1930年,蘇聯設在美國的傀儡公司與克裏斯蒂簽訂了專利買斷合同。隨後,兩輛拆除了炮塔和武器的使用克裏斯蒂懸掛的坦克以「拖拉機」的名義(這應該是一個老伎倆了,原因各位應該都懂)被偷偷運到蘇聯。等美國發現時,運輸船早已出港,美國佬也就隻能幹瞪眼了。不過,也因為這筆“非法”交易,克裏斯蒂吃了官司。

    而蘇聯人在掌握技術後將克裏斯蒂懸掛被應用到了BT及早期的T-34坦克上。

    聽完古德裏安的一番話後圖哈切夫斯基讚賞道。“看來古德裏安少校對坦克很有見解啊。想必貴方一定在這方麵進行了深入的技術研究吧?”

    雅尼克的嘴角露出一絲笑容。“這位古德裏安少校可是我們未來裝甲兵的統領,圖哈切夫斯基將軍要不要跟他過過招?當然,是在沙盤上。至於坦克的技術研究嘛,我們不可能繞過那個條約的。不過我們倒是可以派出一部分專家,和貴方一起研製,如果貴方歡迎的話。”

    看蘇聯人同意不同意,同意的話,就一起玩玩,徹底把你們帶進坑裏。

    圖哈切夫斯基想了一會,回道。“雙方一起研製的問題需要請示上級隻能才能答複,至於跟古德裏安少校的過招我倒是非常期待,那就今晚吧。”

    62734/493214128

    。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