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名人百傳十大富翁十、東方巨子——李嘉誠2

    4.求進步學徒又跳槽

    新年剛過不久,李嘉誠就離開了那座大茶樓,戀戀不舍地辭別他平生第一處打工的地方,開始了全新的生活。

    為去舅父公司,李嘉誠猶豫了好些天。因為找工作,他曾違背了舅父的一番好意。而現在,李嘉誠覺得,自己是在社會闖蕩和磨煉過的人,進舅父的公司,不是接受恩賜,而是為舅父做事。

    勤奮努力的李嘉誠畢竟年少,工作一段時間後,全身酸痛,筋疲力盡,累得連走路的力氣都沒有,但因家庭重負和心裏孕育的一股鬥誌,他每天仍然堅持自修至深夜,從不懈怠。為保證早晨上班不遲到,李嘉誠準備3個小鬧鍾同時叫醒自己。

    初到公司,李嘉誠從掃地、煲茶、倒水、跑腿的雜事幹起。因在茶樓受過極嚴格的訓練,李嘉誠輕車熟路,做得又快又好。舅父對他的長進欣喜不已,但從不當麵誇他。不久,舅父將他調入高升街的一間鍾表店當店員。

    李嘉誠鬆了一口氣,終於有資格在中南表店正式學藝了。想起幾月來偷學手藝,李嘉誠心裏特別充實,甚至有股興奮和衝動。其實,李嘉誠對舅舅鐵麵無私的為人早有體察。

    剛進表店時,他也理解舅舅對自己的過於嚴厲,甚至嚴於對待普通徒工。不過日子久了,李嘉誠難免失望和不滿。雖心中失意和茫然,但李嘉誠也很快適應了舅舅為自己限定的學藝條件。

    他不氣也不惱,每天仍然第一個來到表店,第一個開始工作。不過,他已懂得了“學藝不如偷藝”的道理。每天雜活後,他都悄悄躲在技工們視力不及的角落,偷偷觀察他們如何修理零件精細的手表和掛鍾。他一麵偷偷觀望,一麵把技工們修鍾表時的所有細節暗記在心。

    回家後,李嘉誠再把從舅舅表店裏學到和看到的細節,全部記在小本上。久而久之,他對各類鍾表了如指掌,而且很快就掌握了鍾表銷售,做得十分出色。

    多年後,與李嘉誠同在鍾表店共事的老店員,在接受記者采訪時介紹道:

    嘉誠來高升店,是年紀最小的店員。開始誰都不把他當一回事,但不久都對他刮目相看。他對鍾表很熟悉,知識很全,像吃鍾表飯多年的人,誰都不敢相信,他學師才幾個月。 當時我們都認為他會成為一個能工巧匠,也能做個標青(出色)的鍾表商,還沒想到他今後會那麽威水(顯赫)。

    在高升街表店,幾位師傅對新來當學徒的李嘉誠以禮相待,隻是由於莊靜庵有“凡是新學徒不經3年時間不能修表”的規定,他被分配當了一個推銷員,這讓他非常苦悶。這個工作需要李嘉誠到處奔波,使他感覺好像又回到了剛踏入社會到處覓職的時期。

    如今,他必須每天靠自己的雙腿從香港島奔波到九龍,再從九龍徒步走到新界。淺水灣、深水灣、太平山、鳳凰徑、上環和中環、銅鑼灣和九龍的半島酒店……所有這些陌生的街道幾乎都留下了李嘉誠的足印,而那建在半山上的巍峨高樓或英式建築,還有那些低矮的民間“籠屋”,李嘉誠都在驕陽下或暴雨下頻繁光顧。也就是這幾年時間,李嘉誠對英國人統治的香港逐漸熟悉。

    在那些為推銷瑞士手表東奔西跑的日子裏,李嘉誠最大的收獲是從與客商及市民對話的過程中,熟悉了在香港生存的必備語言。他在家裏休息的時間,幾乎全用來自學英語。那時的他根本請不起教師,隻能自學,拚命地背英語單詞、句子,然後在外麵應用。

    雖然他發現英語並非一學就通,書本上的英語與現實生活中的溝通又是截然不同的兩回事,不過通過反複練習與實踐,李嘉誠的英文口語進步飛快。

    李嘉誠具有非常驚人的記憶力,在端茶倒水招待顧客期間,以及在鍾表店當店員的時候,他漸漸學會揣摸顧客的消費心理,並且知道如何真誠待人,以及如何獲得顧客對自己的信任。

    所到之處,他會將自己所聽到的新鮮字和詞以及一些名言警句,特別是生意上的訣竅一一地默默記錄下來,默默記在他胸懷壯誌的心裏。

    日本人敗退後,英國人又趾高氣揚卷土重來。站在維多利亞港灣邊,眺望尖沙咀五彩繽紛的燈光,李嘉誠陷入沉思——今後的路該怎樣走?

    一條路,在舅父蔭庇下謀求發展,中南公司已成為香港鍾表業的巨擘,收入穩定,生活安逸;另一條路要艱辛得多,充滿風險,需要再一次到社會上闖蕩。

    李嘉誠選擇了後者,他喜歡做充滿挑戰的事。待在舅父的羽翼下,更容易束縛自己,從而變得貪圖安逸,他決定要趁現在年輕多學一些謀生的本領,拓寬視野,增長見識,為的是今後做大事業!

    17歲的李嘉誠,心念已定,卻不知如何向舅父開口。五金廠的老板跟莊靜庵曾有業務交往,他出麵與莊靜庵交涉,請求莊靜庵“放人”。

    莊靜庵與李嘉誠懇談過一次,設身處地站在李嘉誠的角度看問題。當年自己也是一步步由打工仔變成老板的。李嘉誠眼下還不會獨立開業,但憑舅父更深一層了解了李嘉誠與眾不同的稟賦判定,他遲早會踏上這一步的。尤其是李嘉誠在離開中南公司前,有關修表不如製表的高見令舅父莊靜庵大為震驚。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