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教說:“行,那麽你告訴她,如果一年後她還願意的話,叫她寫信給我。在這之前,誰也不許再提及此事。”

    不到一年的時間,特蕾莎姆姆就忍不住了,她給主教寫了第二封信,她更真誠地提出了她的請求。主教一定覺得難以想象,可是這時的特蕾莎姆姆已經無法放棄了,因為那個乞丐老人的身影在她的眼前揮之不去,而他的呼喊也不絕於耳,這使得特蕾莎姆姆沒有片刻的安寧。

    1947年8月,印度獨立了,為了慶祝印度獨立日,勞萊德修道院舉行了盛大的慶祝典禮。

    慶典還在進行,神父就迫不及待地告訴特蕾莎姆姆,說:“大主教同意把你的信交到羅馬,不過有一個條件,就是你必須申請還俗。”

    特蕾莎姆姆非常吃驚地說:“這不就意味著要我脫離修道院嗎?”

    神女說:“是的,否則大主教是不會考慮你的請求的。你隻能以世俗女子的身份走出去,而絕不是修女的身份。”

    特蕾莎姆姆激動不已,她喊道:“我做了17年的修女,我接受不了還俗的生活。”

    神父勸道:“那你就得放棄你的不合常理的請求。”

    特蕾莎姆姆太激動了,她竟然執拗地說:“無論如何,我是不會離開勞萊德修道院的,而且我也不會放棄我的想法。”

    神父看著倔強的特蕾莎姆姆,語重心長地說:“你這樣太冒險了,很可能你將再也回不到修道院了。”

    特蕾莎姆姆沉默了一會兒,然後她斬釘截鐵地說:“這是上帝的安排,不是我個人的計劃,我會繼續寫信的。”

    在那個時期,要獲得教會的特許批準還得需要辦理很多手續,所以這是個漫長的等待。還好特蕾莎姆姆得到了一個使她安慰的榮譽——她成了印度公民,這也是她非常自豪的一個榮譽。後來特蕾莎姆姆還經常說:“我屬於這個世界,服務於全世界的窮人是我的職責,在我的內心深處,我一直認為自己就是個印度人。”仔細觀察你會發現,特蕾莎姆姆永遠穿著那件印度式的白色長袍。

    梵蒂岡那邊杳無音信,特蕾莎姆姆的信心和勇氣又遭遇了一次嚴峻的考驗。

    有一天,特蕾莎姆姆帶著學生出去作信心郊遊,在回學校的路上,他們看到街邊躺著一個奄奄一息的老婦人,老婦人病入膏肓了,以至於老鼠和蟑螂在啃咬她她都沒感覺。女學生們看到這種情景,嚇得都躲到特蕾莎姆姆的身後去了。事實上,特蕾莎姆姆也害怕,隻是她知道上帝會幫助她而已。

    當時街道旁邊來來往往的都是窮人,特蕾莎姆姆對著他們喊道:“這個老人需要馬上送進醫院,你們沒看見嗎?”可是沒人回應她,人們反而會驚訝地看著她,就像看見一個怪物。事實上,在路人看來,這些天天都發生的疾病與死亡根本沒什麽了不起。

    特蕾莎姆姆蹲下身來,摸了摸老婦人的臉,老婦人才緩緩地睜開了一隻眼睛,她虛弱的乞求道:“幫幫我。”

    特蕾莎姆姆立馬告訴她:“我會幫你的,你放心。”

    隨後特蕾莎姆姆找人借了輛手推車,以最快的速度到達了附近的免費醫院。可是醫院拒絕接受,醫生也坦白地告訴她,醫院實在是太擁擠了,根本沒有空間,而且用珍貴的資源去救一個垂死者,簡直就是一種浪費。

    對於加爾各答街邊的窮人來說,患病相當於宣布了死亡的到來。因為醫藥費太高了,他們根本就無力支付。盡管有政府開辦的免費醫院,可是醫院從來都是爆滿,根本容不下那麽多的病人。而且那些醫院的設施往往也非常簡單,通常沒有什麽先進的設備。而醫生的最大願望就是,不要再接收病人。

    麵對這種情形,特蕾莎姆姆對醫生說:“她也是人啊。”

    醫生無可奈何地說:“可是我們無能為力。”

    特蕾莎姆姆幾近哀求地說:“她也是上帝的子民啊。”

    醫生說:“我理解你的感受,可是我們實在沒有辦法,你看看,醫院的哪個角落沒有在等候的病人。”

    特蕾莎姆姆焦急地說:“那她怎麽辦?難道我們就這樣眼睜睜的看著她死?”

    醫生聳了聳肩膀,說:“去別的醫院看看吧,我也不知道。”說完就走了。

    車主也不耐煩了,他拒絕再借車給特蕾莎姆姆,他也走了。

    特蕾莎姆姆很難過,但是她不會責怪他們,在她看來,責怪他人就是不愛的表現。因為耶穌說過:“你們不要論斷他人,不然你們也會被論斷。因為你們怎樣論斷人,上帝就會怎樣審斷你;你們用的什麽器具去論斷,上帝也會用同樣的器具去論斷你。你為什麽隻看得到兄弟眼中的刺,卻想不到自己眼中的梁木呢?”

    這時,天氣突然變了,雷聲陣陣,看來是要有暴風雨了。特蕾莎姆姆趕緊叫學生們回學校,自己則二話不說的抱起了老人。要知道,這是一個多麽肮髒的老人,她滿身汙垢,還散發著難聞的臭味,而且是一個垂死的老人。抱起這樣一個老人,得需要多大的愛心和勇氣啊!

    暴雨淅瀝嘩啦的下起來了,特蕾莎姆姆把老人抱在懷裏,輕輕地撫慰著她,嘴裏還不停地說:“沒事的,沒事的,不要怕哈。”那情形就像慈愛的母親在撫慰懷裏的嬰兒。

    值班的護士好幾次走過來催促她快走開,因為她這樣實在是阻礙了醫院其他人的通行。但是特蕾莎姆姆就像沒聽見一樣,繼續呆在那裏。後來,醫院終於被感動了,他們收下了這個垂危的病人。

    特蕾莎姆姆這才深深地體會到了母親曾經說過的一句話,母親說:“做善事一定要有耐心,不能急躁。”

    特蕾莎姆姆返回修道院的時候已經很晚了,她一路走啊走啊,居然迷路了,她闖進了一條狹窄而又混亂的小巷子。然後不斷地有人把髒兮兮的手伸在她麵前,粗暴地說:“給我錢,給我錢。”“給我食物,給我食物。”

    特蕾莎姆姆非常害怕,於是她加快了腳步,突然有人拽住了她,惡狠狠地說:“修女,跑那麽快做什麽?難道你身上有什麽東西?”

    修女們在修道院裏過著集體的生活,即便是修道院很富有,修女們也絕不可能很富有,因為修女是沒有個人財產的,除了幾件日用品。修女們必須遵守教會的三大絕願:絕財,絕色,絕意。

    幸虧聖瑪麗中學的工人哈瑞及時趕來了,特蕾莎姆姆這才長舒了一口氣。哈瑞關切地問道:“校長,您還好吧?”

    特蕾莎姆姆歎了一口氣說:“我還好,隻是沒想到會這麽糟糕。”

    這樣看來,一個長期生活在高牆內的修女試圖走出去,去接觸社會,去工作的話,絕非一件簡單的事啊。

    哈瑞說:“校長,算你幸運,他們都是些……”

    “不,哈瑞,他們隻是太窮了而已。”特蕾莎姆姆立馬打斷了哈瑞的話,她知道哈瑞想說什麽,特蕾莎姆姆繼續說:“實際上,是我不習慣他們,習慣就好了。”

    這一天的事讓特蕾莎姆姆對走出去有了新的認識,要想走出去,為那些最貧困的窮人服務,確實不容易,隻有愛和熱情是遠遠不夠的,還必須具有非比尋常的耐心、勇氣和意誌力,以及對貧困的深入了解與接納。

    特蕾莎姆姆還在這一天獲得了重要的啟示,盡管第一所臨終關懷院直到1952年8月份才成立。可是就在特蕾莎姆姆抱起這個老婦人的那一瞬間,這個偉大的想法就在她心中萌生了。

    那真是一個陽光燦爛的好日子,教皇比約十二世的批準終於寄到了勞萊德修道院,具體時間是1948年4月12日。

    清晨,特蕾莎姆姆來到了教堂門口,因為做彌撒的時間到了。神父和顏悅色地舉著一封信走到了特蕾莎姆姆身邊,他說:“看,你的請求有回音了,你不介意的話,我幫你拆開。”

    試想一下特蕾莎姆姆的神情,一定是特別地急切,不過她卻說:“讓我先祈禱吧,神父。”

    神父說:“好的,因為他們要是接受你的請求,這將會是你做修女的最後一次做彌撒了。”

    兩個小時後,彌撒結束了。教堂裏隻剩下神父和特蕾莎姆姆,特蕾莎姆姆說:“神父,你幫我拆開吧,無論主做什麽決定,我都會接受的。我是他的子民,難道我還能跟他講條件嗎?”

    神父拆開了信,隻看了幾眼,他就驚訝地喊道:“哦,天啦,這簡直是個奇跡,我主彰顯了他的旨意,你被批準特例觀察一年。”

    也就是說,特蕾莎姆姆可以以修女的身份走出去,離開勞萊德修道院一年,並且她修女的身份將得到保留。

    神父有些迷惑,他說:“為什麽是這樣?事實上,我把你的請求改成了還俗啊,這太意外了。”

    特蕾莎姆姆也很開心,不過她不會覺得驚訝。因為她一直都在祈禱,就連剛才她也在祈禱,她預感到,神會聆聽到她的禱告的。在這漫長的等待中,她絲毫沒有懷疑過,這種堅定就來源於她對神的完全信任。

    特蕾莎姆姆鄭重地接過信件,然後就跪在祭台前,做了個虔誠的感恩祈禱。

    我們敬愛的特蕾莎姆姆一生都過著感恩的生活。神的名字是應該被讚美的,更是應該被感激的。

    接著,神父遞給了特蕾莎姆姆一個筆記本,說:“這是主教送給你的,希望你用這個筆記本記下你所有的經曆,那將具有不同凡響地意義。”

    神父又說:“如果你準備幫助加爾各答的窮人,讓主教幫你推薦總督,或許能給你不少幫助。”

    姆姆連忙說:“不,那就不必了。”

    神父眉頭一皺,說:“那你打算怎麽做?”

    特蕾莎姆姆說:“我不知道,我隻知道我必須先走出去。”

    神父說:“不管怎樣,我們都是愛你的,你要記住,我們隨時歡迎你的回來,修道院的大門將始終為你敞開著,當然,我們也會為你祈禱,祈禱你能成功。”

    特蕾莎姆姆感動極了,她控製不住地哭了。盡管滿臉淚水,但她還是麵帶笑容地說:“神父,假如這是上帝的工作,我一定會成功的;假如這隻是我個人的工作,那失敗也是毫無疑問的。”她的語氣是那麽的堅定和不容置疑。

    那天下午特蕾莎姆姆的學生為她舉行了一個告別會,事實上,這是個傷感的告別會。許多年以後,一個修女在接受記者訪問時回憶道:“我們一直在唱歌,唱的是孟加拉歌曲,很美麗,也很傷感,充滿了離情別意。孩子們簇擁著她,送給她禮物,她們一邊流淚一邊唱歌,實際上,幾乎所有人都哭了。後來,她跑進教堂,然後就徹底消失了,我們再也沒見過她,她就這樣一聲不響地走了。”

    特蕾莎姆姆自己也沒有想到,漫長的等待過去了,接下來的居然是難舍的分離。我想她也隻能悄悄地離開,不然麵對這樣一群深愛著她的學生,她怎麽能夠邁得開自己的腳步呢?如果不是靠著上帝的堅定信念,恐怕她現在還在修道院裏麵。

    當特蕾莎姆姆走出修道院的大門時,教堂的鍾聲響了。這是她聽了17年的聲音,忽然,她覺得這個聲音不是來自教堂,而是來自天國,這是上帝的祝福。於是她更加堅定了信念,她相信上帝是不會讓她失望的,盡管她現在一無所有,但是上帝是不會袖手旁觀的。因為主曾經說過:“你們祈求,我就給你們;你們尋找,我就給你們答案;你們叩門,我會為你們開門。”所以,有了上帝,就有了一切。

    這一天是1948年4月12日。這一年,特蕾莎姆姆38歲。為服務窮人速學技術

    1948年8月18日,修道院的門在特蕾莎身後永遠地閉上了。她平生第一次感到她自己就如在波濤洶湧的大海上四處漂流的一條小船。沒人支持她,她沒有藏身之所,沒有錢,沒有工作,無依無靠。她平生第一次體驗到了孤兒的痛苦。她眼含淚水對耶穌基督說,“主啊,除了你,沒人支持我。我信你的召喚。千萬別丟下我。”主的話在她腦海裏顯現,“我向你們保證,隻要你們的信念大如芥子,你們就可以命令這座山說,‘到那邊去’,然後它就會挪走。你們將無所不能。”(《馬太福音》17:20)

    1948年12月21日,特蕾莎修女終於走上加爾各答的街頭,展開她的工作。她身上隻帶了一份午餐就前往貧民區,沒有攜帶一分錢、沒有同伴,甚至腦中沒有任何行動的計劃。這位38歲的修女此時已放棄了所有物質享受,甚至將自身安危置之度外了。

    特蕾莎姆姆知道,要服務於窮人,必要的醫藥和護理方麵的知識一定得掌握。於是出了修道院,特蕾莎姆姆就直奔巴特那。

    巴特那位於加爾各答北部偏西的恒河邊上,大約與加爾各答相距500公裏。美國醫療傳教會在這裏開設了一所由修女打理的聖家醫院,這個醫院在整個印度享有極好的口碑和聲譽。

    當時這家醫院的院長熱情地接待了特蕾莎姆姆。聽完了特蕾莎姆姆來這的目的,院長十分誠懇地告訴特蕾莎姆姆:“我得提醒你,要學完所有的課程至少得花費兩年的時間。”

    特蕾莎姆姆一聽這話就開始急了,她央求道:“兩年,兩年後,我豈不是成了個老太婆,我需要一種速成的方法,就像我坐火車來這一樣快。”

    院長笑了,他發現這個身材瘦小的修女和自己的性情很相似,他曾經也為了開一所醫務所,搞得梵蒂岡上下不得安寧。院長說:“我非常理解你的心情,但是你所謂的速成方法我這裏確實沒有,當然,無論如何,我會盡量為你提供方便的。”

    接下來特蕾莎姆姆自創了一種速成的方法:盡量減少睡眠的時間,如果別人學習8小時,自己就學16個小時,甚至更多的時間。

    於是特蕾莎姆姆隻用了半年的時間,就學會了原本需要花2年時間才能學會的知識,這些知識包括,對結核病和麻風病的護理,婦幼保健和助產技能,還有一些常見病的預防和治療等。

    不過,其中也有一點小誤會。特蕾莎姆姆因為飲食的原因,與醫院的修女們發生了矛盾和爭執。醫院提供的食物還算豐富,可是特蕾莎姆姆隻吃米飯和鹽,她還說:“我,還有和我一起工作的人,我們都必須隻吃米飯和鹽。因為窮人的基本食物就是這樣,我們必須和窮人一樣。”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