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立誌救助窮人

    用心感受神的呼喚

    1946年9月10日,星期二。這一天,是特蕾莎一生中最重要的日子。那天,她乘火車從加爾各答去大吉嶺靜修。她坐的是三等艙。夜幕降臨後,她開始誦讀玫瑰經,安靜地和聖母交談。

    過了一會兒,她拿出聖經,輕輕打開。她看的是《馬太福音》的第二十五章;她是從第三十一節開始閱讀的。特蕾莎如是描述了當時情景:“我覺得〈聖經〉裏的每句話都清晰無比地印在了內心深處,這是一種前所未有的奇特感覺。你知道掃羅的故事。當他正騎馬行在從耶路撒冷到大馬士革的路上時,天空出現一束閃電般的光;那束光攔在他前麵並把他從馬上掀下了,強迫他聽主的訓示。我是被馬太福音的光輝所阻止,不自覺地聽到主的聲音。”

    火車疾速行駛著,發出一聲長鳴。她接著讀下去:

    當人子像國王般降臨時,眾天使陪伴著他。他要坐在他榮耀的寶座上,萬民都要聚在他麵前。他要把他們分開來,就像牧羊人分別綿羊和山羊。正義的人在右邊,剩下的在左邊。

    接著,王對他右邊的人說:“來吧,你們這些蒙我父賜福的!接受這自創始以來就為你們準備的王國。

    我餓了,你們給我吃,渴了,你們給我喝;我是陌生人,你們留我住,我赤身裸體,你們給我衣服;我病了,你們照顧我,我在監獄裏,你們來探望我。”

    正義的人就問他:“主啊,我們什麽時候見過你餓了,給你吃,渴了,給你喝?什麽時候見過你客旅,留你住,或是赤身裸體,給你穿?什麽時候見你病了或在監裏,看望過你?”

    王答道,“我告訴你們,你們無論何時為我們任何一個兄弟姐妹行過這些善事,就是對我行了善事!”

    然後,他對左邊的人說,“離開我,你們這些被神詛咒的!到那為魔鬼和他的使者所準備的永不熄滅的烈火中去!我餓了,但你們不願意給我吃,渴了,你們不給我喝;我做客旅,你們卻不願意歡迎我,赤身裸體,你們卻不給我穿;我病了,在獄中,但是你們卻不來照顧我。”

    於是,他們就問,“主啊,我們什麽時候見你餓了,或渴了,或客旅,或赤身,或病了或在獄中,而沒有幫助你呢?”

    王答道,“我告訴你們,你們無論何時拒絕幫助哪怕最不重要的人,就是拒絕幫助我。”

    於是,這些人永遠受罰,而正義的人得到永生。

    她從來沒有忘記過加爾各答人們的苦難,一想到這些她的心就久久難以平靜。特蕾莎修女已經意識到了貧窮、病殘和被家庭、社會遺棄的人的悲慘境遇,意識到那些倒在路邊、奄奄一息的窮人是多麽值得同情。1942至1943年孟加拉發生的大饑荒更加令人萬分揪心。當她聽到亨利神父對孟加拉人民的苦難和不幸的描述時禁不住潸然淚下,她曾經從修道院的窗戶向外望去,似乎滿目饑荒遍野。她喊道:

    “可憐的人啊!他們世代受窮受苦!他們靠在大街上撿食剩菜剩飯為生!他們衣不蔽體、食不果腹,在寒風中瑟瑟發抖!他們由於患了肺結核又得不到照顧而咳血至死!他們由於財產被剝奪、破產和生病而死在路邊,像被遺棄的動物!他們蜷縮在人行道邊,汙穢不堪,終日被螞蟻、蠅蛆和老鼠叮咬,隻能眼睜睜地等死!隨著列車的顛簸搖擺,一幕幕揪心的景象湧向她心頭,她的良心在嘶鳴:親愛的,難道你沒有看到耶穌基督在這些不幸的生命中受苦嗎?你難道就不能為他們做些什麽嗎?親愛的,你要在每個不幸的人身上找到耶穌基督。你必須愛耶穌,侍奉耶穌,照顧耶穌。永遠不要忘記耶穌的聲音,‘你們無論何時為我們任何一個兄弟姐妹行過這些善事,就算是為我行了善事!’”

    她合上聖經,陷入沉思,專心祈禱起來。這時,她清晰地聽到主的聲音。

    這也是一次非常重要的隱退。因為特蕾莎姆姆在這一天聽到了上帝對她的召喚,所以,後來,這一天被稱為“靈感日”,而這次召喚被稱為“聖召中的聖召”。

    這天早晨,特蕾莎姆姆在卡佩拉修女的陪同下來到了加爾各答的火車站。火車站內非常擁擠,乞丐四處可見。特蕾莎姆姆穿過人群,走到一等車廂門口,突然她聽到一個聲音,忽遠忽近,仿佛就在耳畔,這個聲音一直在說:“我很渴,我很渴。”

    特蕾莎姆姆下意識地停下了腳步,她順著聲音的方向望去,隻見一個身形枯瘦的老人站在人群中,正向她伸出了一隻手,虛弱的聲音喊著:“我很渴,我很渴。”神情特別悲戚。

    特蕾莎姆姆心中一悸,胸口就像被重重地挨了一擊,她痛苦的站在那裏,仿佛沒有了知覺。直到卡佩拉修女跑過來催促她上車,她才緩過神來。眼看火車就要開了,特蕾莎姆姆趕緊扔給那個老人一枚銅板,可是就在老人彎腰去揀銅板的瞬間,一個男孩突然躥過來把銅板搶走了。

    火車開動了,特蕾莎姆姆站在火車門口眼睜睜地看著那個老人在不停的向他呼喊:“我很渴,我很渴。”老人的身體還在艱難的朝著火車的方向挪動了幾下。

    火車順著喜馬拉雅山蜿蜒前行,特蕾莎姆姆坐在整潔的一等車廂裏,她看著窗外緩緩退去的山嶺和樹木,心中痛楚至極,她想到了那個老人,還有這個世界的現狀,特別是想到了自己的無能為力,更是心如刀割般的疼痛。

    火車在一個小站歇息了,她發現三等車廂的門口,一群衣衫襤褸的窮人正在拚命地往車上擠。於是她那顆柔軟的心又敏感了,她想不通為什麽會有這些差異,我們不都是上帝的子民嗎?她邊想邊往外走,不知不覺中竟然走進了三等車廂,她呆呆地站在那裏。修女卡佩拉看到了特蕾莎姆姆的這一舉止,趕緊跑過來把她拉走了。

    就快要到達美麗的大吉嶺了,卡佩拉修女滿懷憧憬地說:“主啊,我仿佛聽到了山泉的叮咚聲,它是那麽清澈,那麽悅耳。對了,還有山上的水果,肯定要比加爾各答的甜多了。”

    可是特蕾莎姆姆無心幻想那些清泉甘果,她的心裏始終有個聲音在呼喊她“我很渴,我很渴”,這個哀求聲仿佛具有無窮的力量,充斥著她的整個身體,她覺得很沉重,很難釋懷。

    突然,一個啟示猶如一輪明月一般倏的在她的心中升起,她恍然大悟:這不就是上帝對她的召喚嗎?

    上帝化身為一個悲苦的老人向她求救,不就是要她置身於窮人當中為窮人服務嗎?還希望她能堅定自己的信念,因為服務於窮人就是侍奉基督。而那些悲傷的人、貧困的人、饑餓的人不就是基督苦難的化身嗎?如果我們看不到這一點,其實就是沒有看到正在為人類受苦的上主。

    至於特蕾莎姆姆為什麽會把一個窮困老人的呼喊當做是主的呼喊,可能在《約翰福音》的記載裏可以找到答案,書中有這樣一段記載:耶穌知道所有事情都完成了,為了應驗經書上的話,他會說“我渴”。

    於是特蕾莎姆姆認為,“我渴”就是耶穌代替所有的苦難者向人類發出的一聲呼喊。渴就代表著需求,是身體的需求,更是精神的需求,它意味著人在經曆苦難的時候,最需要的就是來自人類的愛與關懷。

    所以,我們會在仁愛傳教修女會的憲章裏看到這樣的記載:“我們的目標就是要使耶穌在十字架上對靈魂之愛的無盡渴望得到滿足。”“我們要在受難者之中侍奉耶穌,我們照顧他,給他喂食,給他衣服,探望他。”並且在仁愛傳教會為窮人服務的處所裏,特蕾莎姆姆都要掛上一張耶穌受難像,還要在畫像的上方清晰的寫上兩個大字“我渴”。

    特蕾莎姆姆認為,基督教徒就得時刻聆聽這個“我渴”的聲音,而且要在每個苦難者的身上看到基督的存在。特蕾莎姆姆覺得豁然開朗,這個突然的領悟讓她覺得上帝的召喚終於降臨了。耶穌說:“我餓了,你們給我吃;我渴了,你們給我喝;我流落他鄉,你們要收留我;我衣衫襤褸,你們要給我穿;我患病了,你們照顧我;我坐牢,你們要探望我。”耶穌還說:“你們幫我的最微小的兄弟做事,你們就是在幫我做事。”

    那麽,誰在忍受饑餓?誰在流落他鄉?誰在赤身裸體?誰在患病?誰在坐牢?誰是最微小的兄弟?那不就是窮人中的窮人,被人稱作是“不可觸摸者”的賤民嗎?不然還會是誰?當然這都是,隻不過特蕾莎姆姆的定義更廣泛而已,她認為貧窮還有這些涵義:

    饑餓不單指食物,還包括對愛的渴求;赤身不單指沒有衣服,還包括人的尊嚴受到剝奪;流落他鄉不單指需要一個棲身之地,還包括受到排斥和拋棄。事實上,世界上最大的問題除了貧窮和饑餓,還包括孤獨與冷漠。孤獨也是一種饑餓,它是期待溫暖愛心的饑餓。

    這個啟示成了特蕾莎姆姆以及整個仁愛傳教修女會力量的源泉。任何為不幸者的服務,就是為耶穌服務。如果不是為耶穌做事,那麽它將毫無價值。而修女和修士與社會工作者的本質區別就在於此,他們都是在為窮人服務,但是修女和修士服務窮人的目的是——服侍基督。

    而日後仁愛傳教修女會傳教工作的根本就在於,借著摯愛與仁慈的行為,以微笑分擔窮人的苦難與痛楚。於是,這種沉浸在喜悅中的受苦,不再是一種自我犧牲,而是一種巨大的收獲,這是來自上帝的巨大饋贈。

    愛人,是我們愛上帝的必經之路,也是唯一的一條可以抵達上帝的路。特蕾莎姆姆說:“假如你連天天相見的那個人都不愛的話,那麽,你怎麽再去愛一個你根本看不見的主呢?”立誌為天下窮人服務

    大吉嶺的靜修結束後,特蕾莎修女回到了加爾各答,內心深處仍然回蕩著那天在火車上收到的天主的召喚。

    特蕾莎姆姆終於想通了,她再一次回到加爾各答之後,立即就去拜見神父。她對神父說:“我已經決定了,因為主已經告訴我了。”

    神父回答:“是的,我們的感受主都知道。”

    特蕾莎姆姆趕緊解釋道:“不,我不是那個意思,神父,主是告訴我了,不過他是借助一個乞丐的口告訴我的。我清楚地聽到了他的旨意,他說‘我很渴’。”

    神父擔心的看著特蕾莎姆姆,問道:“你確定你聽到的就是主的聲音嗎?”

    特蕾莎姆姆回答道:“是的,我確定。我13歲的時候主就召喚過我,現在他又在召喚我,他要到窮人中去,去幫助那些最貧困的人。”

    神父說:“可是你已經是一個退隱的修女,你不能到外麵去。”

    特蕾莎姆姆正視著神父,用堅定的語氣說:“神父,這是主對我的召喚,這是一個非同一般的召喚,甘地曾經對印度教徒說過:如果你想幫助他們,你就必須站在他們中間,和他們一起工作。那麽,我們現在天天呆在修道院裏麵,還怎麽去幫助他們?”

    神父嚴肅地說:“難道你不打算做修女了?”

    特蕾莎姆姆趕緊回答道:“不,不會的,絕對不可能。教會是我的家,是我的生命,我隻是在請求讓我出去工作。”

    神父這才明白了特蕾莎姆姆的意思,他不置可否的問:“你的意思是,你想繼續保持修女身份,卻要住在修道院外?”

    特蕾莎姆姆點了點頭,回答:“是的,為了服務於窮人,我必須住在外麵,我要住在窮人中間,否則,我其實就是在背棄我的信仰。”

    神父雖然抱著懷疑的態度,但是他還是答應了特蕾莎姆姆的請求。他表示自己會去和院長商量,然後向加爾各答的主教匯報,並希望主能夠幫她取得梵蒂岡的許可。

    天主教是一個超國家的全球性的組織,教皇是教會的首腦,教皇和他的教廷常駐在意大利羅馬的梵蒂岡,梵蒂岡不僅是全球天主教的中心,它本身還享有國際承認的獨立主權,有權與各國互換外交使節。

    所以,天主教有著嚴格的教規和教會法,也因此,一個修女要住在修道院外,並在修道院外工作,這是不可能的,除非她獲得了梵蒂岡的批準,否則她隻能放棄做修女。

    作為一個全球性的教會,它會以全球各個區域為單位設置相應的教區。教區是主管地區教務的行政單位,教區的領導者叫做主教。

    所以神父和院長必須先去加爾各答的大主教那裏,匯報特蕾莎姆姆這一不合常理的請求。

    主教事先知道了有關特蕾莎姆姆的事,他早早地就在會客廳等候著神父和院長的到來。

    主教先開口了,他說:“我聽說一位修女中暑了,然後思想有些錯亂。”

    神父恭敬的回答道:“為此我們也很不安,但是特蕾莎修女正在重建信心,她說是主在召喚她,是主希望她走進貧民窟。”

    院長馬上說話了:“我確信特蕾莎修女是真誠的,可能事情的複雜性她還沒考慮到。她放棄一切走出去,肯定會影響到整個修道院。”

    神父連忙解釋道:“她隻是想申請特別批準,希望能允許她走出去,但是她依然會貫徹她在修道院的誓言。”

    院長臉一沉,說:“這不是一個性質。勞萊德修女會的修女可一直都是出世隱居的,可是現在她居然說她聽到了耶穌的聲音,她要走出修道院。”

    神父辯解道:“她的說辭很堅定,她說她在苦難者的臉上看到了耶穌的容顏,他們都是主的苦難化身。”

    院長反駁道:“一個校長居然說她看到了異象,聽到了虛無的聲音,那麽她的學生會怎麽想?”

    主教連忙點點頭,說:“這件事得保密,不許說出去。”

    神父說:“那麽,我們該怎麽回複特蕾莎修女呢?”

    主教說:“不說,什麽也不說。”

    神父迷惑地說:“可是……”

    主教連忙做了一個停止的手勢,說:“這種事不是第一次發生了。上一次有人也提出了這樣的請求,我勸她仔細想清楚,一年後她就坐在你坐的那張椅子上說,感謝我,幸虧我沒當真。”

    神父連忙解釋說:“可是特蕾莎修女不是那樣的,她絕對是認真的。”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