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周 主動參與

    周一:非良構知識與主動學習

    《哈佛女孩劉亦婷》的作者劉亦婷,年僅19歲,高中尚未畢業就同時被美國的哈佛大學、哥倫比亞大學、威斯利大學和蒙特豪裏尤克學院四所大學錄取,並免收每年高達3萬多美元的費用。最後,她選擇了哈佛大學。在就讀於美國哈佛大學期間,她比較了在中國和美國的受教育經曆,歸納出中美學生六個方麵的區別:身體素質、適用能力、協作精神、積極性和創造性、人際溝通能力、動手能力。這六個方麵,我國學生都明顯不如美國學生。我們的優勢在基礎知識和刻苦學習兩方麵。

    我感覺我們培養的學生,剛開始的時候,還是挺令人驕傲,漸漸地,後勁就沒有了,典型的贏在起跑線卻輸在終點線。就學生們求學的狀態上看也是如此。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們很少有學生願意主動學習了,而主動學習的一個標誌性特點就是主動提問。

    我這些年來一直在收看網易公開課APP裏國內外名校的課,一個明顯的對比就是,我們的大學生們正襟危坐,認真聽講,而美國的學生坐姿隨意,卻常常在未經教師提示的情況下舉手提問。

    導致中美學生這麽大差異的原因是什麽呢?

    這當然要說到文化要素,中國的文化不主張個性張揚,比較注重集體,而美國人則崇尚個人主義。但我並不是一個文化決定論者,中國孩子成為今天這個樣子,當然與文化有關,但與我們的教育理念和方法高度更相關。

    劉亦婷在《哈佛女孩劉亦婷》一書中分析認為,“我國的基礎教育在追求快、難、多時,不得不省略或舍棄那些妨礙這一追求的東西,而在我們省略和舍棄的東西中,卻包含著很多對增長智慧和發展創造力來說最需要的條件、最根本的基礎。”

    我讚同她的觀點,在育人目標和與育人目標相關的學習內容上,我們確實比較偏重於基礎知識。但是,導致這種現狀的更為深刻的原因可能在於不良的師生關係上。我們的教師習慣把自己打扮成權威,喜歡說一不二的那種感覺。孩子們在未到學校之前,本來是喜歡提問的,是樂於質疑的,可是進了學校,用不了多久,就變得“成熟老到”“圓滑機靈”。教師的自我中心傾向嚴重,權力主義思想不能破除,課堂是不會充滿生命力的。在教師的權力主義領導之下,學生的“心理自由”和“心理安全感”匱乏。

    所謂“心理自由”是指表達思維和感覺的自由,塑造自我的自由。要讓學生感到心理自由,就得給學生更多的自我表達機會,就得允許他們任意插嘴,而不該對他們的言論冷嘲熱諷,所謂的“引蛇出洞”“秋後算賬”之類的行為,都會導致孩子們喪失心理自由。所謂“心理安全”是指:學生感到自己被他人承認、尊重和信任,這樣就拋棄了羞怯和虛偽而獲得了自由的存在。要給學生“心理自由”和“心理安全”,我們還需要做很多,但當務之急是要放鬆對學生的評價,至少應延遲對學生的評價。

    現在一些學校注重對學生的評價,一堂課下來評價次數過多,從某種意義上說,評價過於頻繁其實就是在以評價權力“脅迫”學生更好地服從教師的指令。實施延遲判斷是為了讓學生敢於“胡說八道”,特別是當學生之間存在爭議的時候,要讓他們自己去解決,不要急於當裁判。否則,在教師犀利的眼光下,課堂當然就會變成一潭死水。

    研究者發現,權力主義的教育方式下,兒童伴隨著較高水平的挫折,並對教師表示出一定程度的反感,教師在場,參與活動的積極性較高,教師一旦離去,活動效率便明顯下降。而在民主的領導方式下,兒童比較愉快,關心集體,工作也較好,表現出較強的獨立性,惹是生非也少。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