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麵我們小結一下,開學了,我們應該覺得快樂才對,因為學校是所有人學習的地方,學校不隻是學生的學校,學校還是老師們的學校。因而,與其說教師們到學校去上班,不如說來上學。一所真正意義上的學校應該掛上兩塊牌子,一塊寫著“某某學校”,一塊寫著“某某教師學校”。

    周二:什麽不能被稱為學習

    2008年,我曾經被《中國教育報》評為“全國十大教育讀書推動人物”,這是迄今為止我獲得的最高榮譽,也是我最感覺驕傲的一項榮譽。為此,我還曾寫過一篇文章,發誓說我這輩子要以“讀書”“寫書”“勸讀書”為使命。這些年來,我養成了一個不太招人喜歡的“壞毛病”,無論作講座還是平常聊天,總“不失時機”地給大家推薦幾本好書(我的書當然不在其列,否則有自我推銷之嫌)。

    我推薦的書,一般都不是什麽暢銷書,因為我不關注圖書市場,未必知道哪些書屬於暢銷書。我習慣推薦教科書,尤其是心理學方麵的教科書,比如普通心理學、發展心理學、社會心理學、認知心理學等。我還會在推薦之後格外強調要買最新版本的讀,現在知識更新的速度很快,尤其是心理學、腦科學、生物學等方麵的知識,要是一兩年不刷新一下,很快就跟不上了。

    有一次,我正照例在向大家介紹我希望他們讀的書,這時有一名老師舉手要求發言,他說,現在好多老師都不讀書,你推薦這些教科書,怕把大家嚇著了,就更不愛讀書了,能不能推薦可讀性強一些的書呢?

    我在零點一秒內迅速回應:不,絕不。

    因為,看自己喜歡看的書,那些通俗易懂的書,雖說“開卷有益”,可頂多被歸為“娛樂活動”,那不能被稱為“學習”。大家“喜聞樂見”的書,實際上與大家所喜聞樂見的電影、電視劇,甚至與大家所喜聞樂見的麻將或其他遊戲一樣,其主要的功能是娛樂。帶有娛樂功能的閱讀,讓人躲在“舒適區”裏,在“舒適區”裏安安穩穩地獲得滿足感,在這種滿足感中,人未必獲得成長。真正為成長而讀的書,會逼人進入未必那麽美妙的“學習區”。

    在學習區裏,人不那麽舒服。學習與愉悅的關係著實不那麽大,卻與成長有關,因為沒有一種成長是可以輕鬆完成的。如果讀書不能對成長有所貢獻的話,這種書不讀也罷。

    凡是有利於成長的事都是值得去做的。在我看來,去艱苦的地方旅行,或者到一個人跡罕至的地方去冒險,或者與一個暴力犯罪分子對話,等等,這些稀奇古怪的事倒是更有可能促進人的成長的,人在做這些事的時候,終於從舒適區裏探出了身子,進入了學習區。

    不是每個人都是靠著閱讀才獲得成長的。據我所知,有不少相當傑出的人,他們患有閱讀障礙症,這種令人抓狂的病卻從未妨礙他們的成長。舉幾個偉人的名字你聽聽吧:貝多芬,愛迪生,愛因斯坦,肯尼迪,他們幾乎很難如你我那樣自如地閱讀,可他們獲得了一般人即使是讀書人都無法企及的高度,你服不服?

    所以,學校是一個學習的地方,學習是要把人帶離舒適區的,因為隻有離開這個地方,人才能成長。

    至於閱讀如何促進人的成長,那就要看讀什麽書,以及怎麽讀了。

    周三:解出難題算能力強嗎

    學校是一個學習的地方,而學習是為了更好地成長,不僅學生在成長,而且教師要和學生共同成長。

    什麽是成長?簡而言之,成長就是一個變化過程,是自身變得更好、更強、更成熟的過程。也就是說,當我們說某人成長了,那麽一定是在說他變化了,並且是朝著好的、強的和成熟的方向上變化的,變化的幅度越大,乃至變得像是換了個人似的,脫胎換骨了,那就說明成長得很快,超出了人們對他的預期。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