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應得很爽快,可真的起筆卻又那麽難,斷斷續續地寫了點,可就是找不到感覺,於是“拖延症”就又一次發作了,便幾次向編輯秦文苑告饒,合同上約定交稿的時限早就過了,可就是寫不出來。現在想想,當時為什麽找不到寫作的感覺?主要是因為我太想寫一本像朱永新先生那樣的充滿教育情懷的書,類似《致教師》那樣的詩意,“長江文藝”呀,得要有點“文藝腔”的。我甚至想好了寫“致青年教師”的,可是,我的筆力完全不夠。草草寫了3萬字,再也寫不下去,這一擱筆就是大半年。直到2018年1月,我決定將主題轉到我所熟悉的課堂教學,轉到我所鍾愛的合作學習,也將文筆轉向我所拿手的說理,這才有了“一氣嗬成”的感覺。

    新書《為了學習的合作》首先澄清了什麽是真正的學習,我想人工智能的出現讓我們有了認識人的學習更為透徹和深刻的機會,我認為,真正的學習應該能提高三項能力,這是三項隻有人才擁有的智能,那就是決策、創造性解決問題和探究能力。學校是一個學習的地方,要給學生帶走的不是知識,而是可以讓他們受用終身的能力。

    那如何才能培養孩子們的這些能力?那就要談到“交往”了。這裏所說的交往並不是一般意義上的人際交往,而是在人的主體性和人道原則下的交往。

    真正的課堂學習中的交往行為,首先要賦予學生以主體地位,將學生作為有情感、有個性、有自我追求的“人”來看待,他們不是被教師的控製、灌輸、強製的“物”。真正地促進學習的交往活動強調將師生關係建立在共享知識、精神、智慧和意義的基礎上,使師生之間能通過平等對話,彼此“進入”,進入對方的內心世界。

    而且,課堂裏要凸顯孩子們之間的交往關係,強調這種關係的極端重要性。也隻有看到了這種關係的存在,教師才能一改課堂主宰的角色,而成為學習活動的組織者、促進者和幫助者;也隻有看到這種關係,才能讓孩子們的學習與有溫度的生活緊緊連接在一起,因為兒童的世界不就是由同伴們共同構成的嗎?因為我們讓孩子們交往,教學才延伸到他們真實的生活世界中,使教育不僅限於課堂、學校,而伸展到廣闊而又豐富多彩的日常生活中;使教育不僅限於以書本為中心的知識教學,而拓展到人生更為本質的道德與人格方麵。

    所以,這本書實際上是一本討論如何通過改善交往活動來創造適合高水平學習的特定氛圍的書,而且我所說的交往,不僅是發生在生生之間、師生之間,還發生在教師與家長之間、教師與教師之間。這就構成了四個“交往圈”,第一個圈是“學生之間”的,第二個圈是“師生之間”的,第三個圈是“教師之間”的,第四個圈是“教師與家長之間”的,一個圈比一個圈更向外拓展,而這四個圈都圍繞著“學生之間”交往這一核心圈,四個圈的目的都是為促進真正的學習。我認為,這四個圈構建好了,那就有了“學習好氛圍”。

    雖然從真正動筆開始寫作這本書到向出版社交稿,花的時間並不多,但這絕不是一本心血來潮的書,我希望這是一本理性的書,是符合邏輯,也遵循了客觀規律的書。我希望我的書能經得起時間的考驗,那就要求我將每個觀點都盡可能建立在可靠的知識和推理的基礎之上,為此我花費了大量的心血,盡我的全部所能引入最新的心理學研究成果,尤其是“社會心理學”方麵的研究成果,一本研究“交往”的書,必然以社會心理學為底蘊。如果讀者發現我有什麽知識和邏輯上的“硬傷”,請無論如何給我提示,幫助我在再版時改正。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