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日玉陵出了幾則軼事,這幾則軼事發生的太過突然,以至於玉陵百姓在茶餘飯後都不知曉該拿哪件下飯。起先疑是玉陵第一紈絝的楊二郎歸京,之後便是楊王玉陵開天門踏霞而去,緊接著便是玉陵郊外九龍山皇陵崩塌,位於九龍山之上的第一宗門武德宗山門一片狼藉,被突如其來的地龍翻身折騰的不像話。

    要知道在玉陵乃至天淵百姓心中武德宗一直都是道家正宗,這些年每每被武皇冊封之後地位更勝,幾乎可以說是正統承認的第一宗派了。此宗派在玉陵周圍每每有百姓當做仙門宗派尊敬,時不時也會去求取一些喜樂安康和治病救人之法,因為經常有求必應所以也是聲名遠播。

    如今這仙門宗派竟然會遭受這無妄之災,這不由讓那些最喜亂揣測的平民百姓犯嘀咕,莫不是這是老天降下的什麽征兆不成?

    一時間最近幾日玉陵之內街頭巷尾流言不斷,不是談楊王便是談武德宗九龍山,原本最喜歡津津樂道的紈絝楊二郎反倒是提起的最少的,或許是前些年談膩了,亦或者是楊二郎回京之後還未作出什麽出格新鮮之事,況且他的荒唐事和這兩件大事相比倒真算不得什麽。

    匹夫不談國事隻談荒唐之事,不關心天下隻關心天上,如今楊王九龍之事對他們來說便是天上之事,恨不得將所有當時的場景都推敲琢磨的無絲毫誤差,又怎麽會去在意其它的什麽事呢?

    事實上楊文鋒這幾日也不算是沒做什麽紈絝荒唐之事,當日歸京那好馬的統領之子被楊文鋒教訓說是要用其坐下大宛雲做馬肉宴席邀請眾人,知道楊文鋒的身份之後那統領之子自然不敢忤逆楊家世子的意思,於是在這一日乖乖將那良駒牽入楊府。

    看到那個統領之子一副死了爹娘的表情將手中的大宛雲寶馬交到楊府廚子的手中之時楊文鋒就在一旁冷眼旁觀,臨了的時候淡淡的叫了聲那統領之子的名字,那少年的名字叫做楊乾,楊二郎之所以知道他的名字並不是因為他有多紈絝或者是做過多麽荒唐的事,他之所以知道這少年是因為其父楊賀。

    楊賀,曾任楊家軍先鋒校尉,當年曾和楊王參與過天淵三十萬戰三十萬的血戰,當時活下來的楊家軍將軍無一人,活下來的校尉也隻有三十六人而已,就連當時的六部統帥也死了三位,楊繼自身也差點殞命,活下來的人之間的關係便不僅僅是生死兄弟這幾個字可以形容的了。

    當年楊繼入京之時楊家軍中有半數以上都不願意楊王入京,還有一半支持楊王自立為王,這其中的代表就有後來楊家軍六部中的三位新上台的統帥,這幾個統帥無一例外都是當初活下來的僅存的幾位校尉之一。

    最終楊王執意入京,最終帶來的老兄弟便隻有寥寥幾人,其中有些厭倦了朝堂爭鬥難以適應便退隱於鬧市之中,而楊賀是少數幾個堅持下來並且在朝堂之上最終站穩腳跟的那幾人之一,最終被任命為玉陵巡防營統領,掌管整個玉陵的安定和規矩。

    那位巡防營的統領楊文鋒見過,小的時候每次見到楊文鋒總會恭恭敬敬的彎腰叫一聲世子殿下,最後換來楊王的一陣苦笑,楊王曾經說過,他楊繼的兒子便是這幾個老兄弟的兒子,對別人需要守什麽尊卑規矩,但是和他楊繼不必來這些讓人看著不舒服的舉動,話雖如此說,但是真正在楊王成為楊王之後這樣做的也不過一指之數,而楊賀儼然不在這些人之中,所以對楊文鋒一直很尊重。

    這份近乎獻媚的尊重直到後來楊文鋒開始紈絝於玉陵做過很多荒唐事一直沒有減少,當年的楊文鋒能在外城橫衝直撞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有他那個楊賀叔叔的縱容,不然掌管京畿重地的巡防營豈能完全沒有一點動作?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