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凡,你學一學手風琴,怎麽樣?”

“一周必須熟悉一支曲子。”

“寧寧,該拉手風琴了。”

“多練會兒,明天就該考級了。”

“明天學校聯歡會,你拉哪支曲子呀?”

“怎麽越大越退步呢?”

這是媽媽的話。

“好啊!”

“行啊!”

“唉,每天都得練,真沒勁!”

“要能取消考級該多好啊!”

“玲玲,你聽不懂我拉的曲子,其實我也覺得沒有什麽意思,可媽媽喜歡……”

“我現在開始恨手風琴了。”

這是和媽媽的話相對應的凡凡的話。

讓孩子從小學習一點音樂,這是不少年輕的父母的選擇。的確,這本身沒有錯,甚至可以說是一種不錯的選擇。可不少的家長由於不了解孩子的心理特點,沒有起到應有的效果,甚至走向了初衷的反麵。那麽應該怎麽做,才算是合適的呢?

一、父母在決定讓孩子學一種樂器前,需要很好地觀察,了解孩子的個性特點和興趣傾向,了解孩子在平時是否有這方麵“興奮點”和“天分”。如果孩子有這方麵的興趣和需求,父母也不要急於為孩子買一架昂貴的鋼琴或一把漂亮的小提琴回家,可帶孩子去業餘藝校或音樂老師家學習,或借親朋好友的樂器暫時讓孩子學習用,以觀察孩子的興趣是否集中、持久、強烈。

二、當孩子開始學某一種樂器時,父母千萬不要拔苗助長,人為地給孩子加強“學習力度”,以“考級”、“獲獎”或“獲得眾人較高的評價”來檢驗孩子學習樂器的水平,人為地給孩子加重了負擔,從而使孩子感到苦不堪言而興趣頓減,甚至喪失了興趣。常言道,“興趣是最好的導師”。當孩子沒有了興趣,將學習樂器當做苦差,學好樂器就很難了。

三、教孩子學習樂器,重在培養孩子對音樂的熱愛,對真、善、美的追求。所以,在教孩子學習彈奏樂器時,讓他們能夠用心去體驗生命、生活,通過彈奏表達他們內心的情感,獲得精神上的愉悅才是學習音樂的真正目的。因此,父母在孩子學習樂器彈奏過程中,不能急於求成,急功近利,應幫助孩子克服學習過程中出現的種種問題,幫助孩子收集這方麵的有關資料,提醒已“漸入佳境”的孩子戒驕戒躁,向著名的音樂大師學習。當孩子每取得哪怕是很小的一點成功,父母都應給予表揚,或帶孩子去聽大自然的天籟之聲,或帶孩子去現場聆聽一次大師們精彩的演奏。

總之,孩子學習樂器應是“我要學”,而非“要我學”、“逼我學”。保持孩子學習樂器興趣的手段是鼓勵,要多聆聽孩子的心聲,不要強迫壓製。

【親子樂園】

考考你:

判斷大人話語的正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