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豆,看媽媽給你買什麽來了!”

三歲的豆豆正在像往常一樣專心致誌地畫畫,看見媽媽手裏的小汽車,歡蹦亂跳地跑了過來。

媽媽也高興地舒了一口氣,終於有東西可以讓豆豆離開他的畫板了。

可沒想到豆豆把小汽車放在了畫板的前麵,原來他正在“創作”的畫上正好缺少一輛小汽車。

同樣是三四歲的孩子,有的喜歡車子,有的對圖畫非常感興趣。如果有的孩子的愛好特別強烈,這時候,一般的父母並不感到高興,相反會擔心孩子的興趣過早地傾向於某一方麵,因而煞費苦心地用別的東西來衝淡他(她)的興趣。其實這樣做,對孩子的成長是不利的。

當孩子有了某種興趣傾向時,做父母的應該高興,並且還應該助其一臂之力。這是因為當孩子的興趣集中於某一方麵時,有兩個非常大的好處:一、孩子會因此使自己的注意力更加集中。二、當孩子沉浸於某一種事物中時,他的大腦也正在積極地思考,精力越集中,思考也就越深入,其結果是提高了智力。

專注於某一事物,本身就是一種思考活動,如此不斷地思考下去,孩子的思維將會達到相應的深度。像這樣培養出來的思考力,即使以後孩子把興趣轉向了別處,也依然能夠發揮出作用。在孩子的注意力和思考力還沒有達到一定的深度時,就有意去分散他的興趣,這對孩子的成長絕對沒有好處。

日本著名的英才教育家伏見猛彌發現自己兩歲的孩子很喜歡汽車和火車。從此,他不僅外出回來都買這一類的玩具給孩子做禮物,而且還很留意幫助孩子發展這一興趣。結果,這個孩子的注意力變得非常集中,而且還具有異常敏銳的觀察力。據說,通常日本小學五年級的學生才開始學習的“近大遠小”法,他在三歲時就自然掌握了,畫出來的火車逼真得簡直就像要從畫麵裏跑出來一樣。而四年級才開始學的展開圖的畫法,他在五歲時就畫出來了,還剪下厚紙板,自己把它們組合成火車頭等東西。不僅如此,由於養成了窮追不舍的精神,他甚至獲得了一個喜人的成果:在小學二年級時對采集蝴蝶標本產生了興趣,因而首次發現了在日本未被記載的、一種生長在荷蘭加瓦島的蝴蝶。

彎彎繞:

你的哪一件衣服最耐穿?

答案:最不愛穿的那件。

猜一猜:十個小兄弟,天天不分離,樣樣都能幹,勤勞數第一。

(打人體一部位)

答案: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