偉偉三歲了,他讓媽媽買了一隻小白兔。他給小兔做了一個小籠子,放在床前,籠子裏麵裝了好多吃的、喝的,有雞絲、魚片、牛肉幹,還有巧克力、泡泡糖、健力寶等等,又讓小白兔看彩電,聽迪斯科。可這隻小白兔呢?一塊肉也不吃,一口飲料也不喝,不幾天就病了。

媽媽沒有責怪偉偉,隻是給他出了一道題:“你說小白兔吃什麽呀?”

偉偉說:“我不知道啊。”

“一會兒有個動畫片,你看看就知道了。”

看完了,偉偉說:“媽媽,我知道了,小白兔吃青草。”

“那你讓它吃什麽了?”

“雞絲、魚片、牛肉幹,還有巧克力、泡泡糖。”

“它吃嗎?”

“不吃。”

“你說小白兔為什麽病了呢?”

“我知道了。”

在這裏,她沒有直接去問“小白兔為什麽病了呢”之類超出了孩子智力能力的問題,而對孩子的期望先限定在“小白兔吃什麽”上,並加以引導,讓孩子找到答案。偉偉的媽媽無疑做得很對。

下麵提供一些父母在對孩子期望時應該注意的事項:

父母對孩子的期望應在他努力的能力範圍內,既不宜高出他的能力太多,也不能低於他的能力,要“跳一跳,夠得著”。給孩子適度的期望,就會使孩子的學習具有明顯的動力,因為他有了成就感。相反,“跳一跳,夠不著”,就非常不可取。當然,“不用跳,夠不著”,也不可取。譬如:孩子在進行各種推理或者觀察力測試的時候,可以根據孩子的實際成績給他稍微難一些的作業,讓他接受挑戰,建立他對自己的信心;倘若一直給他能夠解決的、容易的作業,他會對學習失去興趣。在孩子進行高難度的工作時,你可以根據孩子的能力,分成屬於不同程度的幾個階段,每個階段的完成不妨給他一點間歇性的鼓勵,這種鼓勵能夠刺激孩子去解決難度更大的工作,從而樹立起不畏困難、充分自信的精神。

不要因為你過高的期望給孩子造成太大的心理壓力,這樣會造成孩子的焦慮與恐懼,甚至泯滅他原有的潛能。比如:我們問三歲的孩子:“什麽是鳥?”孩子會回答:“鳥就是麻雀、燕子、鴿子。”或者“早晨,在樹上叫的就是鳥。”我們不能期望孩子答出“會飛、有翅膀、吃蟲子的動物”這樣的語言,因為這遠遠超出了孩子的能力,因為孩子們的思維隻限於直觀的範圍之內。如果你因為孩子沒有達到你想當然的要求,就妄下定論“真笨”、“不開竅”,那就有百害而無一利了。

【親子樂園】

測一測:父母是否了解孩子

1.你的孩子最要好的朋友是誰?

2.你的孩子最喜歡的是什麽顏色?

3.你的孩子最崇拜的英雄是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