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父母給孩子進行了智商測驗,當成績不高時,父母往往認為孩子笨,沒有發展前途,為此愁眉不展。

其實,智力的高低是可以改變的。不可否認,智力的高低與許多先天因素有關,受遺傳、生理成熟等影響。但是,科學研究表明,對孩子的智力因素起決定作用的是環境和教育因素。

法國國家衛生與醫學研究所和巴黎家庭治療中心的專家經過多年觀察研究認為:人的智商並不完全取決於遺傳因素,後天的良好教育和精心培養也可以大幅度提高弱智兒童的智商。

他們選擇了65名4~6歲的領養兒童作為研究對象。這些孩子的共同特點是出生在虐待孩子或對孩子漠不關心的家庭。在被領養之前,他們的智商都在80分以下,屬於弱智兒童。通過對這些孩子5~10年的跟蹤觀察發現,這些孩子的智商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尤其是他們的時空概念比領養前有明顯進步,其中被條件好的家庭領養的孩子智商平均提高了19分,其他孩子平均提高了8分。同時,這也證實了另一理論,領養家庭對孩子感情投入的多少和孩子智商的提高成正比。

我們知道,世界著名的發明家愛迪生一生的發明有2000多種,可謂高智商。可是他在上小學時,也曾不及格,被老師認為是沒有發展前途的學生。還有世界著名的科學家愛因斯坦上學時做出的手工小板凳,也曾被老師視為“再也沒有比這更差的小板凳了”。後來如何,不言而喻。這些不是什麽試驗,而是實實在在的例證。

相反,如果憑著自己比較高的智商,不注意後天的努力,就會走向初衷的反麵。唐宋八大家之一的王安石曾經寫過一篇散文《傷仲永》,相信大家還記得。有一個叫方仲永的孩子,在五歲的時候就能“指物作詩立就”,而且“文理皆有可觀者”,這是很了不起的,智商肯定不會低。而到了十二三歲時雖還能作詩,但已不如傳聞中那樣好了。到了二十歲就變成了平庸無奇的人了。原因是什麽呢?作者在文章中說,方仲永的才能之所以日益衰退,是因為他父親為了獲取高額報酬,每天帶著他去拜訪縣裏名人,在筵席、聚會時,即興賦詩,不留時間讓他進一步學習。由此可見,一個人即使小時候有很高的智商,如果後天不努力學習,也會使自己的智商退後,甚至一塌糊塗。教訓不可不吸取,不可不引以為戒。

我們相信智商測定的科學性,同時我們也有理由相信智商的可變性。

【親子樂園】

猜一猜:樹兒見它擺頭,花兒見它彎腰,水兒見它皺眉,雲兒見它就跑。

(打一自然現象)

答案:風。

想一想:

從前,村子裏有一個聰明人,村子裏有了難事都要找他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