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醫院急診室裏,經常可以見到一些患者因突發性心悸、呼吸困難和出現瀕死感而被120送來搶救。但經醫生檢查,查無明顯陽性病理結果,這類患者常常被醫生診斷為自主神經功能紊亂或者心髒神經官能症。因長期未得到有效治療,有些患者甚至失去工作和生活能力。我們先來看兩個例子:

“案例1”28歲的李先生平時身體健康,很少去醫院看病。有一天睡到深夜2點鍾左右醒來,突然感覺胸悶、呼吸急促、心跳、心慌,伴有全身冷汗,感到即將死去的感覺。妻子急忙叫救護車將其送往醫院急救室。到院後,患者血壓、心率等生命體征均無異常,心電圖、胸片也未見異常,醫生初步診斷為“自主神經功能紊亂”,開了一些藥,讓李先生回家。此後,李先生極度緊張,整天擔心自己的身體毛病未被檢查出來,先後到市內幾家大醫院心血管內科、神經科就診,做了心髒彩超、動態心電圖、動態血壓、內分泌等各項檢查,都沒有異常發現。之後2~3月裏,李先生3次發作,送院後均未發現器質性疾病。由於擔心外出病情發作,李先生不敢上班,整天待在家裏。

“案例2”去年5月份一個晚上,35歲的黃小姐在上班時突然感到胸悶氣急,心跳劇烈,好像心髒要從嘴裏跳出來一樣;全身出汗、發抖、極度恐懼,有一種即將窒息,甚至馬上要死亡的感覺。她大喊大叫救命,同事急忙叫來救護車,送到醫院急診。可是經醫生檢查身體未發現問題。此後的一周內,她又有兩次發作,醫生隻得將患者收入急診室觀察病房,進行24小時心電監護,結果一無所獲。此後她害怕獨自留在室內,怕獨自外出,怕獨自坐車,要求朋友、家人陪同,以防發病時無人救治。

也有的患者長期在內科,特別是心內科就診,他們往往被診斷為冠心病、心絞痛。請看下麵一個例子:

“案例3”患者,男性,50歲。因“反複胸悶、胸痛、心悸、瀕死感1年”入院。1年前因工作壓力過大,開始出現上述症狀發作,發作無明顯規律,與勞累、運動無關,每次發作均很緊張,曾兩次呼叫“120”,送往醫院急診,查心電圖未見異常。症狀持續0.5~1小時,逐漸緩解,擬診為冠心病。半年前到某醫院住院,住院給予冠狀動脈造影,造影未見明顯異常。入院後經過詳細詢問病史及體檢,診斷:驚恐障礙。經抗焦慮藥物治療後症狀緩解,服藥3個月後,自行停藥,症狀再發作。繼續再服用上述藥物,症狀被控製,未再發作。

驚恐障礙又稱為驚恐症,是一種急性的焦慮性障礙,臨床以反複發作呼吸急促、頭暈、心悸、震顫、出汗、可伴有瀕死感為特點。世界衛生組織的15個中心跨國協作研究報告顯示,在綜合性醫院就診病人中驚恐障礙占1.1%。根據美國精神衛生研究院流行病學規劃區的調查(ECA)驚恐障礙的終生患病率是1.6%,女性明顯高於男性。迄今對於本症的病因尚無統一、明確和公認的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