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個禮拜之後,該專家收到老板的一封信,信封裏裝著一張一萬美金的支票以及一封簡短的書信,信上寫著:“萬分感謝,杜克先生。你會認不出這個地方了,這兒有了奮發向上的激情,有了和睦共處的新鮮空氣。”

    韋爾奇總結自己幾十年的管理經驗認為,尊重別人是經理人的基本素質,要想成為一名成功的經理人,就必須從尊重你的員工開始。

    尊重是最有效的激勵手段,尊重會使員工感受到自己的重要性,讓員工們有一種滿足感。尊重還是一種強大的精神力量,它有助於企業員工之間的和諧,有助於企業團隊精神和凝聚力的形成。

    IBM可能是最早積極實施以員工為重心的美國公司。IBM的曆史就是一部強烈尊重、重視員工的曆史。即使在最不起眼的小地方,也反映著這一特色。當你一走進紐約的IBM經銷分處,第一眼就可看到一大塊兒從地麵到天花板的大型布告欄,貼滿了各部門全體員工的相片,下麵附道:“紐約的……最有特色的員工。”

    “員工是我們最寶貴的財富”“我們要使員工與企業一起成長”,類似這樣溫馨的話被太多的企業寫進自己公司的手冊裏、宣傳刊物中、公司網站上,但也僅僅是標榜一下而已。然而沃森卻真正地把“尊重員工”這個信念融入了IBM的血液當中!

    在IBM公司,人人都是最重要的,人人受到尊重。沃森這樣做,清楚地表明他知道在現代企業中重要的資產是什麽。不是機器,不是資金,而是每個員工。正是有了備受重視的員工,才有了IBM的昨天和今天,也才能有IBM的明天。

    正如沃森所言:“通過我們對人們的尊重和幫助,人們自己尊重自己這樣的簡單信念,我們的公司就肯定能盈利。”

    確實,當一個人尊重別人時,他也一定能考慮到公司內外的所有人,而這種尊重別人的信念隻有在行動中才能得到加強。這是IBM成功的奧秘所在。

    IBM將“尊重個人”作為企業管理的最高信條,真正找到了人力資源的核心,尊重員工,才能贏得員工對企業的尊重。

    尊重員工是人性化管理的必然要求,隻有員工的私人身份受到了尊重,他們才會真正感到被重視、被激勵,做事情才會真正發自內心,才願意和管理者打成一片,站到管理者的立場,主動與管理者溝通想法、探討工作,完成管理者交辦的任務,心甘情願為工作團隊的榮譽付出。

    5.構建溫情文化,把格力人凝聚為一個整體

    董明珠在公司會議上曾講過這樣一個故事:“一個盲人在黑夜中點了一盞燈。別人問他,你又看不見,為什麽還要點燈呢?盲人說,有光可以為別人照亮前行的路,也照亮了我自己,這樣他們就不會撞到我了。”

    相信很多人都聽過這個故事,在董明珠看來這個故事充分地體現了“我為人人,人人為我”的道理。

    企業的競爭說到底就是人才的競爭,結構優化、種類齊全的人才群體無疑已成為企業現實生產力的源泉。而如何識才、選才、用才、育才是企業管理工作的重要內容。“哈佛”有句名言:隻有無能的管理,沒有無用的人才。要實現“人盡其才,才盡其用”,企業領導和人力資源管理部門必須努力成為善於開發人才資源的工程師。對人才的管理,除了堅持使用製度管理手段以外,也要提倡“溫情文化管理”。

    在格力,公司文化強調的是:“奉獻在先,回報在後,幸福感不是源自自己的幸福,而是為別人創造幸福。”為消費者提供更好的產品,嗬護員工的成長,這就是格力的幸福觀。

    盡管格力在2011年年初才提出“幸福格力”這個概念,追本溯源,早在上個世紀90年代,格力就開始為打造幸福企業努力,例如,在二十年前,格力就已經為員工進行養老、醫療、失業、工傷、生育等參保,領先於許多同行。

    與一些企業奉行的“狼文化”不同,在格力的文化中,員工是企業立根之本,隻有以心換心善待員工,讓員工充分享受被尊重、被認可和歸屬感,員工才會和企業形成“一損俱損,一榮俱榮”的利益價值鏈條,保障企業長盛不衰。

    格力文化處處體現“以人為本”的溫情,認為善待員工是企業家和企業首先必須做到的。隻有員工與企業共同成長,才能使員工建立強烈的集體認同感和責任感,成為主動履行社會責任的個體。所以,即便是金融危機期間,很多企業出現了裁員降薪的現象,人才流失嚴重,但是格力電器卻認為,把企業的風險轉嫁給員工是不負責任的行為。格力電器堅決不裁員,不降薪,這不隻是因為國企的性質,更是文化使然。

    在格力,員工不叫“打工者”,而是“家人”。這個大家庭裏充滿了許多令人感動的故事:一名進廠不到三個月的生產一線女工,在體檢時被發現患晚期癌症,該員工以為公司會解雇她,讓她感到意外的是,公司不僅沒有解雇她,還號召廣大員工為她募捐,花費20多萬元為她治療。該員工終因病重不治,彌留之際,她在日記中寫道:“我走過很多地方,隻有在格力是我最快樂的時光,我感受到比親人還親切的溫暖。”

    管理員顏濤患腦瘤和肺癌晚期,住院期間公司工會和分廠領導員工伸出了援助之手,第一時間為其辦理了相關保險申報事宜,並組織員工捐款5萬多元。為了讓其在同一個單位的妻子能安心照顧顏濤,公司特批其妻子有薪長假,並承擔陪護費。在顏濤第一個化療療程結束後,公司主動為其安排住進環境較好的格力康樂園過渡房。當時醫院專家確診顏濤隻有兩個月的生命,但在公司、同事的關心和幫助下,他的生命奇跡般延長了一年。

    劉小華,一位來自陝北貧困山區的小夥子,從技校畢業來到格力電器工作不到3個月,被醫院確診患上了白血病。在巨額的醫療費用和殘酷的現實麵前,劉小華選擇了放棄。公司得知情況後,立即安排劉小華前往廣州華僑醫院接受治療。當時劉小華的醫療費用高達70萬元,公司及廣大員工一次次捐助,幫助劉小華和他的家庭渡過難關。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