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爸媽都是本分人,在他們那一代人的傳統認識中,老實規矩的孩子才是好孩子。麵對自己不停製造“離經叛道”事故的兒子,媽媽開始有些著急了,“不會是有多動症吧?”媽媽問了身邊的一些朋友,大家各種猜測。

    朋友的話不知在那時的爸媽聽來是該喜還是該憂,不過卻啟發了他們的逆向思維。我爸就跟我媽商量,“既然他這麽喜歡動,精力旺盛,咱們就來個以毒攻毒,讓他多運動唄,把精力耗沒了,看他老實不老實。”所以,基本上我是因為疑似“多動症患者”,才最終導致了與體育的結緣。我至今很感謝爸媽這個百般無奈之下做出的明智決定。

    接下來,爸媽就給我報名,讓我進入了業餘體校,學習乒乓球。就在這時,“意外”卻發生了。一天,長沙市業餘體校的羽毛球教練宋庚保來學校選拔人才,一眼就看中了坐在最後一排長胳膊長腿的我,把我叫了過去。“你這條件不錯,來跟我打羽毛球吧?”宋教練充滿期待地看著我。

    我那時剛剛在打乒乓球中找到了樂趣,心想,羽毛球,我哪會打?乒乓球才是我的最愛,就想隨便找個借口拒絕他,“我是左撇子,打不了。”宋老師拉過我的雙手比了一下,滿臉欣喜,“嘿!我要的就是左撇子!”不過,我還是堅定地搖了搖頭。

    但宋庚保教練並沒有放棄,居然敲開了我家的門。當看到爸爸接近一米八、媽媽快要一米七的身高時,他更是鐵了心,“你們放心,憑這孩子的條件,一定能學出來。”其實那時爸媽對於羽毛球的了解跟我差不多,我們全家對羽毛球的接觸僅僅來自家中的一張照片:憨態可掬的我一手拿著一個羽毛球,一手拿著一個與自己身高差不多的羽毛球拍,懵懵懂懂地笑著。長大後,我無數次對著這張照片感歎冥冥之中自有天意,但問及爸媽這張照片背後的故事時,他們卻都說不清楚了,隻記得拍照的地點是在長沙老城牆旁邊的天心閣公園。

    宋教練走後的幾天,經過再三商量,父母決定:“就讓這孩子去試試吧,打什麽球不是打。”就這樣,我鬼使神差般地開始了我的羽毛球生涯。

    那一年,我八歲。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