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農思想,本就是清王朝穩固根基最重要的經濟和糧食來源,左宗棠出身耕讀世家,出於對農業的喜愛,因此自然也重視農業在經濟中的作用。在他看來,農業是國家經濟砥柱,必須大力發展。因此,他每到任處,必定因地製宜,興水利固農本,以此為養活民眾和行軍打仗的根本之源。但是左宗棠也頗能審時度勢,對於近代社會的世紀大變所帶來的種種新奇事物和列強侵華被迫開通的經商口岸,他認為也大有作為,不可輕易丟棄。因此,鼓勵經商,創辦洋務,紓商力任商辦便成為他的經濟思想中又一重要組成部分。農為本,商隨行,左宗棠為適應近代工商業的發展,作出了很大的努力。

    我們先來看看他如何穩固農本,大興水利,利民便民的。中國向來都是以農立國的,因此曆朝曆代沒有哪個有作為的統治者不重視農業生產。但是如何發展好農業,卻曆朝曆代各有法寶。左宗棠自言少小即對農業生產有巨大興趣,並把它作為一門學問詳細研究。“家世寒素,耕讀相承,少小從事隴畝,於北農、南農諸書,性喜研求躬驗而有得。”親身試驗、家道相傳、求助書籍,這是左宗棠少年時研究農學的三種方法。而稍大,科考失敗,他已無意於功名,於是在返鄉途中購置農學多冊回家自學,待後來移居柳莊,便樂嗬嗬地種桑養蠶、植樹修竹、養花種菜,稻蔬茶林幾乎無一不通。而這一次大規模實驗,也讓他後來所到之處固農修水積累下寶貴的經驗。幾年的累積,他還特地撰寫一本以實例為主,一反已有農書空洞無物的著作《樸存閣農書》,希望能夠為有心於農業的民眾帶來更大的收益。

    而在第三次會試卷中,左宗棠就對農學做了比較詳盡係統的思想梳理:

    民於何養?曰農桑。……勤作之家必無甚貧,樂偷之子鮮能長富,有由然也。農桑可不重乎?懲惰民,以刑勸;敬老農,以禮勸;省訟累,以時勸;修田具,以器勸,於是而民有不安於飽暖者乎?

    在這裏,左宗棠開篇即點名農桑的地位和重要性,說明農桑為養民的根本,隻要勤勉勞作,耕作得法,獎勤懲惰,民眾終可得保暖。左宗棠在布衣草民時是這樣想,而在為官一方的時候更是如此做的。或“勸諭耕墾,並給發耕牛、籽種、農具,借資補助”,或“勸農耕墾”,又或“通飭各屬嚴禁種植罌粟,勸諭農民廣種草棉,設局教習紡織”,如此種種樂此不疲,孜孜以勸,並對耕種成效顯著者,無論貧富、地位高低,都“準予擇優獎敘”。

    左宗棠對農業如此重視,屢屢善勸,都源於他農業乃養民開百世利源的思想。他認為,為官者,就是要養民;養民者,農桑也;農桑興者,還得在於當地官員。為官不懂農桑,胡亂造次,則隻會勞民傷財,成為厲民的厲官,而非養民利民的賢吏。這一點,即便是於今而言都是很值得大家深思的。前些年,頻頻有新聞報道某地連夜趕種某種農作物,沒過一陣子全都死光了的事件,或者是仿效他山之石,人家種什麽好賣自己也種什麽,結果導致供大於求,血本無歸的事情。可見,當官的不懂農桑,不知道應節、應地和應時,隻憑一時興致來潮或者東施效顰,結果往往適得其反,反而導致民不得養而飽暖堪憂。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