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宗棠曾對友人說,他最擅長的是農藝,而世人最為熟悉的卻是他在軍事方麵的成就。以年過六旬之身、抬棺之誌收複廣袤新疆大地,左宗棠因此聲震海內外,時人以為其憑“南平閩越,西定河湟”之功績早已遠超諸葛亮,而西方輿論更稱讚其才略“非西人所能料”,“足令吾歐人一清醒也”,由是達成左宗棠護國衛民、“張我國威”的外交思想。以一儒士入將,收複160萬平方公裏的邊疆國土,左宗棠的功績在近代中國史上是絕無僅有的一例。而左宗棠之所以在軍事上能取得如此非凡卓絕的功勳,與其卓越的軍事思想是決不可分的。

    遍讀左宗棠的一生,我們知道他早在仍為一山村教師的時候,就闡述過他的軍事思想。當時因鴉片戰爭之故,左宗棠曾作書6篇,從戰前、戰中到戰後統籌規劃詳密部署,並建言“練漁屯、設碉堡、簡水卒、練親兵、設水寨、省調發,編泊埠之船,譏造船之廠,講求大筏、軟帳之利,更造炮船、火船之式,火藥歸營,修合兵勇”,數者並行,防禦合體,如此外強輕易不敢入侵。然而當朝者早已被英國的幾艘艦船嚇破了膽,草草求和,才使左宗棠有了絕望之心,以至於後來為幕賓多年仍舊心懷歸隱之意。

    我們尚且不論其他,單看此時左宗棠提出的具體建議,不僅與林則徐適時所做的努力相符,更可見其在軍事謀略上極盡謹慎、周全之能事。而這一個“慎”字,就是他軍事思想中作為核心原則的用兵之道。

    所謂“慎”者,左宗棠以為是“戰之本也”,因為“打仗是過硬的事,一分乖巧著不得”。因此,左宗棠憑此“慎”字原則,打仗作戰之前中後,總是多方謀略,做到全局統籌,未雨綢繆,進退有數。具體闡釋,他的謹慎用兵體現在布局謀略、練兵整軍和精兵良將上麵。

    講到布局謀略,兵家有言:“知己知彼,百戰百勝。”因此,左宗棠在戰前總要詳細考察一番雙方的軍事力量、揣摩對方的進攻線路和地理利弊等諸多因素。“規摹局勢,先後緩急”,這是左宗棠作戰前規劃的基本方略。說來就八個字,但實施起來卻要頗費腦筋,並非一般儒生、武將能夠籌劃得來。否則,當時太平軍兩番攻占長沙,張亮基和駱秉章就不用皆請左宗棠助退了。這裏,我們就以其收複新疆的戰略規劃,來一窺左宗棠的戰前規劃是如何統籌全局的。

    儒家有句名言,“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這句話用在軍事籌劃上,一樣成立,而且非常關鍵。戰前統籌規劃是否得當,往往關乎數以萬計的將士的性命,因此出不得一點紕漏。“從內布置、從新籌度”,根據新疆的特殊局勢、地理位置和經濟地位,左宗棠作出“就兵事而言,欲杜俄人狡謀,必先定回部,欲收伊犁,必先克烏魯木齊”的判斷,並為此作出分析,確定進攻路線:

    天山南北兩路,舊有富八城、窮八城之說。北自烏魯木齊迤西,南自阿克蘇迤西,土沃泉甘,物產殷阜,舊為各部腴疆,所謂富八城者也。其自烏魯木齊迤東四城,地勢高寒,山溪多而平川少;哈密迤南而西抵阿克蘇四城,地勢褊狹,中多戈壁,謂之窮八城。以南北兩路而言,北八城廣,而南八城狹,北可製南,南不能製北。

    此次進兵,先北路而後南路。如大軍攻剿古牧地烏垣、紅廟一帶,帕夏敢赴北路之援,官軍猛打數仗,自可挫其凶鋒。將來下兵南路,聲威已張,或易著手。

    官軍出塞,自宜先剿北路烏魯木齊各處之賊,而後加兵南路。……是致力於北而收功於南也。

    從進攻到善後,左宗棠都成竹在胸,先北後南再伊犁,方經4年左右的時間,左宗棠便按照他的布局全麵收複包括從俄國手中奪回的伊犁在內的新疆失地,讓企圖侵占瓜分我中華國土的列強為之大震。他們原以為中國並無善兵將帥,而左宗棠的用兵謀略讓他們歎為觀止,自愧弗如。左宗棠之所以能夠做到戰無不勝,智取巧奪,就在於他的慎兵原則,用他的話說就是“規摹局勢”,“緩進急戰”,“布置後路”。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