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當中國政府主戰派和主降派爭論不休,清廷猶豫不決之時,法軍卻突然加大攻勢,進逼我國邊境。一方麵在馬尾港停泊一艘軍艦,以伺機出戰,一方麵調撥13艘軍艦駛往中國台灣海峽,突襲中國台灣基隆炮台。幸得督辦台灣軍務的福建巡撫劉銘傳率部還擊,擊敗法軍。也正因此,法軍惱羞成怒,加緊部署備戰和輿論壓迫清廷,並於1884年七月初三向船政大臣何如璋宣布對華作戰。

    可是,何如璋卻對法軍的宣戰守口如瓶,還宣稱開戰隻是謠言。然而,法軍並不含糊,在剛宣布對華作戰後便即指揮艦隊炮擊停泊在馬尾港的中國福建水師。在毫不知情的情況下,法軍的突襲讓還來不及起錨的福建海軍軍艦於一個多小時內全軍覆滅,全軍11艘軍艦全部毀傷,700多名官兵傷亡。緊接著,翌日法艦炮擊福建船政局,擊毀廠房多所和正在建造的軍艦多艘。這就是恥辱的“馬江之役”。由於何如璋等人的不作為和故意放任法軍侵略,左宗棠經營多時的福州船政局和福建水師最終竟以這樣的結果白白犧牲,讓人憤慨至極。

    麵對法軍如此咄咄逼人,清廷明白再也沒有退路,即於七月初六宣布對法戰爭。中法戰爭由此正式爆發。左宗棠日夜憂思,雖然疾病在身,但是思考再三,還是決定走一趟親王府,稟告醇親王奕譞,讓他開赴福建前線督師作戰。左宗棠心堅誌定,情狀焦急萬分,醇親王不禁痛心。清廷官員大小成千數萬,但是到了國家安危的緊要關頭,能夠真正擔當大任的卻沒幾人。除了早已在前線作戰的一些將領,也隻有左宗棠最能振奮士氣和統戰全局了。左宗棠勞身勞心一輩子,老來也不得清閑。拳拳愛國之心,怎是李鴻章等一味忍辱求和之輩可比?醇親王隻好撫慰左宗棠少安毋躁,自己也立刻稟明慈禧,告以左宗棠的肝膽熱腸。

    讓左宗棠開赴前線督戰,這其實也正符合慈禧本意。對於左宗棠此番請辭,醇親王謂之曰“伏波據案之慨,其誌甚堅”,翁同龢也說“其言衷於理而氣特壯”。可見,左宗棠數十年累積的威望與對洋務的熟悉,以及主戰的堅定決心,清廷上下恐無第二人可比擬之。因此,慈禧接到醇親王奕譞的稟告之後,趕緊召見左宗棠,委其以欽差大臣急赴福建督戰,並修頓福建水師。

    接到懿旨,左宗棠整裝待發,臨行前一一辭別京中道友,最後輕車簡裝由東便門到通州坐船往南京和福建而去。我們不知道左宗棠有沒有想到,此番督戰也許就是他人生的最後一程,但我們可以明確的就是,左宗棠早已把個人生死榮辱拋諸腦後,他慷慨前行,隻為了國安民康。社會稱讚他“烈士暮年,壯心不已”。

    就在左宗棠開赴前線的同時,中國台灣基隆已經被法軍侵占。福建巡撫劉銘傳也曾極力禦敵,但他始終是李鴻章的親信,李鴻章主降,劉銘傳也不敢貿然抵觸。因此,當基隆被法軍侵占後,中國台灣知府陳星聚要求他派兵奪回基隆,當地勇士也自願加入大軍,但是劉銘傳卻以能力和兵力不足為由而不出兵,以至於法軍長期占領基隆,直到中法戰爭結束以後。而在清廷方麵,除了派遣左宗棠督師福建之外,還應輿論要求將船政大臣何如璋革辦,新派穆圖善為福州將軍,楊昌濬為閩浙總督以助左宗棠。穆圖善曾和左宗棠在西北共事,不過關係不是很融洽,而楊昌濬則為左宗棠的老部下和摯友。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