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左宗棠抵達南京,與兩江總督曾國荃商辦海防軍務。這時,法軍已經完全占領基隆,並控製澎湖,封鎖了中國台灣海峽。這於外,就對中國很不利。而於內,一來福建水師已經讓法軍摧殘,福建海防線依然處於真空狀態,二來當地大小官員多數為求自保,一味求和,不可能促其成事。這於內、於外的形勢都表明中國台灣海務十分緊張,並隨時危及福建以及東南沿海的安全。在與曾國荃商定之後,左宗棠以福建“形勢吃緊”,迅速召集舊部5000人,前往福建一線。因為台灣、福建軍事吃緊,清廷特又增派前陝甘寧總督楊嶽斌輔助左宗棠。楊嶽斌原本就是湘軍水師統領,對於水上軍務再熟悉不過了。不過,福建水師已經摧毀,軍艦也沒有了,左宗棠於是奏請南北洋大臣曾國荃和李鴻章的南北洋艦隊各出艦5艘,由楊嶽斌率部駛往福建海域,而左宗棠自己率領舊部5000人由江西進入福建,十月抵達福州。

    是時,隻見左宗棠部隊“凜凜威風,前麵但見旗幟飄揚,上大書‘恪靖侯左’,中間則隊伍排列兩行,個個肩荷洋槍,步伐整齊,後麵一個乘肥馬,執長鞭,頭戴雙眼花翎,身穿黃綾馬褂……主將左宮保是也”。見到左宗棠精銳軍隊從容步入,久為法軍侵擾而心驚膽戰的福州民眾不禁為之歡呼,“無異天神降臨,所以敬禮如此也”。民心由是安定下來。

    左宗棠的行館設在福州北門黃華館,廳中掛有一副大氣磅礴的對聯:

    數千裏蕩節複臨,水複山重,半壁東南資保障;

    億萬姓軺車爭擁,風清霜肅,十閩上下仰聲威。

    “蕩節複臨”,說的就是左宗棠闊別福建18年後再次到此一解國危民憂。18年前,左宗棠率部到此平滅太平軍,而18年後,左宗棠再次到此卻是為了驅趕法軍。內憂外患,福州民眾都要仰仗左宗棠的神威,希望他和18年前一樣能夠運籌帷幄,驅除外侮。

    驅除外侮首先要做的就是重新布置海防,調兵援台。他到任後隨即拜訪鎮守當地的總督、將軍、巡撫等人,詳細了解了適時的情況,作出防務部署。第一,他一麵“密敕劉銘傳速督所部剋日進兵”,以望奪回基隆,一麵派使楊在元“密赴廈門一帶確探情形,設法雇船暗渡營勇援台”,以“一俟南洋兵輪赴閩有期,再行調兵分紮馬祖澳芭蕉山等處,以圖首尾牽製,不任其肆意久據”。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