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9世紀60年代洋務運動剛起步的時候,左宗棠力主建造輪船,但卻對架電線、辦電報、修鐵路等民用工業堅決反對。以當時的曆史環境分析,左宗棠之所以不願架電線、修鐵路等,主要是源於當時軍工的需求遠遠超過民用的需求,而且提出興辦此等民用工業的皆為洋人,他們是想借機入侵中國經濟,控製中國經濟命脈。因此,左宗棠當時並不同意開礦、修路、架電線。而到了70年代,求富的呼聲越來越高,洋人對中國的經濟侵略赫然在目,左宗棠也意識到興辦民用企業的重要,大力興辦蘭州織呢局和以機器開鑿河渠。他說:

    隴中寒苦荒儉,地方數千裏,不及東南一富郡。新疆南北兩路夙號腴區,從未經理,兵燹以後,更難覆按。見籌開河、鑿井、製呢諸務,以浚利源,阜民即所以裕國。購運泰西機器,延至師匠,試行內地,有效則漸推之關外,以暨新疆。縱使有成,亦非十年以後不能睹其成效。自知衰朽餘年,神識鈍絀,未足語此。然目睹時艱,舍此不圖,又無以善其後,如是則勞費雖巨,亦有所不辭耳。

    至此,左宗棠對於興民企是有著巨大的熱情的。並且,對於民企致民富的認識較之前都有了巨大的提升。但這時他還是停留在人們衣食住行等最基本的需要上。到了19世紀80年代,左宗棠跨入古稀之年,他的興業思想反而越發先進,與時俱進。此時,他主張以機器代替人力興辦輕重工業,不僅希望創辦之前所反對的電報、電線、鐵路等,更有製糖、開礦等其他輕重工業。

    1882年,左宗棠任兩江總督,他看到開礦對於海防的重要性,於是指出:“南北洋籌辦防務以製造船炮為第一要義,而各省所設機器、輪船等局製造一切,又以煤、鐵為大宗。”因此,他提出“以機器開采”煤、鐵礦替代“洋產”的主張。翌年,他又提出在長江沿岸陸路架設電線的主張:

    電線興自泰西,無論水陸程途千裏,音信瞬息可通,實於軍情、商務大有裨益。……應由中國先行設立陸線,杜其狡謀,所有一切經費仍由華商自籌,……敕下總理衙門速谘江西、湖北、安徽各省一律舉行。

    此時,左宗棠以年逾70的高齡積極關心國家電線的架設問題,以為不可由洋人把架線的權利奪了去,以“杜其狡謀”。可見,在架線問題上,左宗棠是看得深遠透徹的。他不希望清廷因為貪圖一時洋人的經費資助而從此損失了電線的主事權,從而為以後洋人在中國竊取經濟權益做足預防功夫。而在去世前三四個月,左宗棠仍然提醒清廷要把握鐵路建設的主動權和主權,以之為“大政”,希望清廷不要再猶豫,抓緊時間建設,以絕後患。愛國心切,昭然若見!

    從興辦軍工企業,到興辦民用企業,從堅船利炮,到衣食住行各行業,左宗棠所走的興實業夯築帝國根基之路,遵循著自強———求富的洋務思想,為國家和人民盡心盡力,或開先河,或取得較大成績,無不令人敬服。雖然洋務運動在整個中國近代史上並沒有起到預期的理想效果,但左宗棠所做的努力卻有不小的推波助瀾的作用。他為挽救大廈將傾的晚清竭盡心血,在自強求富以禦外敵的道路上不屈不撓,一路探索前進,這一份永不言敗的愛國情懷,必將永遠照耀中國史冊。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