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務運動在19世紀60年代到90年代辦得風風火火,人們紛紛嚐試興辦各種輕重工業,以圖自強求富。作為洋務運動的興起者之一的左宗棠,自然不會落後於他人。除了創辦軍工企業和民用企業,左宗棠還嚐試在各種民生工程中運用機器之便,以求民眾之利。

    在任職陝甘總督期間,左宗棠除了興辦蘭州製造局和蘭州織呢局,更大力興修水利和探采金礦。西北地區水資源緊張,不僅不夠灌溉,連人畜都時常水用不夠。未解決生活用水和農業用水難的問題,左宗棠想到了開渠鑿井。開渠以利灌溉,鑿井以利生活用水。左宗棠在對西北高原做了一番調查之後得出結論,以為“西北地畝價值高下,在水分之多少;興水利者,宜先溝洫,不易之理”。因此,盡管困難重重,他也決心開渠鑿井。

    按照左宗棠的設想,他所在開設的河渠不僅隻夠灌溉一小方土地,更要匯集河渠一帶數百萬頃良田;不僅隻是灌溉,更可建壩節水,以通舟楫。然而要開動如此大的工程,若單靠人工開鑿,恐怕時不我待。若用機器代替人工開采,則速得其成。而他聽聞外國正好就有開河機器,於是便又請胡光墉代為購置。胡光墉不單順利夠得德國機器,更聘請了德國的專家和技師運送機器前來。以機器開鑿河渠,這在中國又是一大創舉。然而,因為要奉命進京做軍事顧問,左宗棠不能再直接管理和監督開渠工程,這項工程便在剛起步沒多久就因為遇到涇水衝破渠工和財政不足等難題而輕易結束了。不過,在寧夏的時候,左宗棠曾批準並實現部下王德榜提出的將一座高30多丈、長400多丈的高山挖低25丈開成明渠的宏偉計劃。

    開河渠工程所耗巨大,不易成功,但是鑿井卻取得較大成效。在河渠幹涸的年份,左宗棠在西北倡起“鑿井運動”,據記載,陝西大荔縣當時即鑿井3000口,順順當當解決了旱災問題。

    以機器開渠鑿井,左宗棠在民生工程上的一大創舉讓時人看到,工業時代早已在西方火熱展開多年,他們借此在生活和生產各方麵都極大地提高了效率和生產力。機器並非奇技淫巧和妖魔鬼怪,而是便民利民的有力工具。

    除此之外,左宗棠還在采挖金礦方麵嚐試使用機器探測、采挖。根據胡光墉推薦的德國技師和認捐的采礦機器,左宗棠沒有探得金礦,倒是發現了油礦。左宗棠在與技師交談之後覺得他並非專長於此,便將他送走,而恢複了人工采挖金礦的辦法。雖然機器采礦失敗,但左宗棠辦礦開礦的興業之舉,卻是為解決當地人民生活疾苦做出了努力。采礦業收效不大,但左宗棠卻幫助部分貧苦人民度過了一段艱難的日子。而且,通過辦礦,他發現了洋務辦企中的一些利弊。他認為,礦務等關乎國家重要資源的產業不能任由商民私采,以損國有。但是官方壟斷又會造成貪汙腐敗的現象,同樣不可取。因此,像礦務這樣的實業,必須由官方主導,而商辦承其後才能收到最大的效益。也就是說,官方作為興辦實業的引領者和監督者,鼓勵商辦。

    在封建時代,左宗棠能夠提出官商合辦的想法,實屬難得。隻可惜作為開風氣之先,又要全力主持和督辦西北軍務,加上已年老衰邁,左宗棠並沒有足夠的精力和時間在河渠、礦務開采中持久堅持下去。而在其他工業麵前,左宗棠亦多有涉獵。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