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嵩燾對潘祖蔭說道,如果湖南沒有了左宗棠,那麽必然淪陷,湖南已淪陷,南方不保,朝廷危難在即。同時,郭嵩燾還給潘祖蔭講了左宗棠的所作所為和為人處世。潘祖蔭聽聞熱血沸騰,詳加思考便洋洋灑灑上奏皇帝,表明實情:

    駱秉章調度有方,實由左宗棠運籌決勝,此天下所共見。而久在我聖明洞見之中也。……是國家不可一日無湖南,而湖南不可一日無宗棠也。宗棠為人,負性剛直,疾惡如仇。湖南不肖之員,不遂其私,思有以中傷之,久矣。湖廣總督官文惑於浮言,未免有引繩批根之處,宗棠一在幕舉人,去留無足輕重。而楚南事勢關係尤大,不得不為國家惜此才。

    此奏折一出,皇帝大為感動,一句“是國家不可一日無湖南,而湖南不可一日無宗棠也”和“宗棠一在幕舉人,去留無足輕重。而楚南事勢關係尤大,不得不為國家惜此才”,讓他意識到左宗棠對於湖南的地位之重以及湖南對於國家的重要性,但仍然有所擔憂,於是果然前去詢問肅順的意見。至此,胡林翼、駱秉章、曾國藩、郭嵩燾等人兜兜轉轉才把解救左宗棠的事情落到了實處。肅順借此機會,盛讚左宗棠“讚畫軍謀,迭著成效”,“人才難得,自當愛惜”。這與胡林翼所奏“精熟方輿,曉暢兵略”,“名滿天下,謗亦隨之”,曾國藩所奏“左宗棠剛明耐苦,曉暢兵機。當此需才孔丞之時,無論何項差使,唯求明降諭旨,俾得安心住事,必能感激圖報,有裨時局”等是一樣的意思。肅順建議皇上密奏官文,征詢他的看法,其實就是下達撤銷前密令。官文深知皇帝意思,加上因為參奏左宗棠一事,弄得兩湖大小官員霎時奏折如雪花般飛往朝廷,官文也知道不可因為左宗棠一人而得罪了大多數同僚,因此他也自主上奏“與僚屬別商,具奏結案”,願意結案不究。

    至此,一場表麵看似圍繞左宗棠一人,實則圍繞滿官與漢僚的明爭暗鬥總算告一段落。鹹豐皇帝從諸臣的奏折中也看到左宗棠是民心所向,聲望極高,而且具有傑出才能,因此特不究此事,並以四品京唐候補,協同曾國藩辦理軍務。對此,左宗棠隻能應允。因為在他上京趕考途中接到胡林翼急送的信,得知許多攻訐他的人正在他上京的路上等著他,此去凶多吉少。是時,左宗棠才深感官場險惡,自己深陷其中卻不自知,一時徒增“側身天地,四顧蒼茫”的頹喪感與無助感。胡林翼建議他去英山暫留,他接受了這番好意。恰這時曾國藩駐軍於安徽宿鬆,便派人接他到自己營下暫避。不久,胡林翼也特地趕來一敘,三人徹夜長談,遂成曾、左、胡聯盟,對未來他們自身和清廷的命運都起著至關重大的影響。

    左宗棠經過這一次震動朝野的官樊構陷事件後,終於不再堅持退隱的念想。既入虎穴,又怎能安然退隱呢?況且,朝廷讓他協辦湘軍,在湖南自己襄辦團練,這正是左宗棠所願看到的事情,也是他的長處所在。而也正是從返湘襄辦團練開始,他的後半生就注定了要戎馬沙場。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