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說左宗棠多次考場失利之後,應該便無意於功名才選擇回到鄉野之間教書務農的。然而,腹有詩書氣自華,懷才不用待何年?天才總是“無處藏身”的,他的光芒即便還沒有全然散發出去,卻也早已才氣遠揚,博得官場一幹人眾傾慕久仰。

    恰逢時世動蕩,即便左宗棠真有心要做那湘上農人、山野匹夫,恐怕那一幹求賢若渴且急等著軍事奇才前去搭救的官場人物也由不得他了。又雖然早在此前幾年,他也曾幾番拒絕了清朝大員邀他做幕賓的機會。比如時任雲貴總督的林則徐邀之,左宗棠便以教陶桄讀書、無意官場功名為由相拒。後來天地會風雲驟起,“反清複明”一時鬧得人心惶惶,受朝廷任命為欽差大臣的李星沅亦誠邀左宗棠“參戎機”,也被其以醉心農事而拒。再到後來,湖廣總督程矞采受胡林翼的推薦邀其入幕為賓,卻被其以程矞采誠意不足而再次打消了出山的念頭。

    可見,從左宗棠的三番五次拒邀不肯出山入幕為賓的理由來看,其實他並非真的滿足於“湘上農人”的山野閑趣,而是想學諸葛孔明,在等待一個最佳的出山之機。而此時的左宗棠,早已過了而立之年,並且拖家帶口,家境窘困。那麽他究竟在等待一個怎樣的時機,又要等到何時呢?

    時勢造英雄,每一次的曆史動亂,都是奇才輩出的時候。三國的諸葛孔明如是,劉備如是,曹操亦如是(雖為梟雄)。而這一次,就是他左宗棠無疑。棄科考於不顧,數年如一日教書務農,隻不過是他在草廬之中養精蓄銳,待有朝一日風雷變動便伺機而出,布衣搖身一變,幕府師爺相稱,仕途戎馬從此展開。

    他終於等來了這個靜候已久的良機。錯過了建功立業的而立之期,他知道,決不能再讓不惑之年埋沒在農事鐵鋤之中。人生隻有一次,前半生飽讀詩書,不就等著有朝一日經世致用嗎?太平軍進軍湖南,正是他名揚朝廷之時。因為在當時,湖南甚至國內,再也沒有誰能比得上這自稱“今亮”的舉人更加滿腹才華,尤其是滿腹的地理和軍事才略。

    不過他很沉得住氣,一如之前多次拒絕入幕府一樣,他並沒有馬上就答應了張亮基的邀請。而那時候,湖南正遭遇太平天國的猛烈攻擊。也早在兩年前,左宗棠就憑著敏銳的政治嗅覺,察覺到近年來清朝必有一場經久的大動亂,因此舉家遷入山野秘處———東山白水洞避難。

    這次依然是左宗棠的摯友胡林翼把他推薦給了張亮基。鑒於湖南此時的水深火熱,朝廷命令張亮基火速趕往湖南就任巡撫一職,負責為長沙督戰解圍。而就在趕往湖南的途中,張亮基接到胡林翼的推薦信,便馬上寫信給左宗棠,表示其求賢若渴,想請他到常德會麵,不料依然遭拒。遭拒後的張亮基仍堅持寫信派專人送往白水洞。等張亮基趕到長沙之時,長沙正遭受太平軍的猛烈圍攻。張亮基一時無策,又想起胡林翼說左宗棠是天下奇才,隻有他才能解得了這次長沙之圍,於是又一次修書一封,派專人“備禮走請”,再次誠邀左宗棠出山輔助。這期間,胡林翼也不斷給張亮基說好話,督促左宗棠不要再猶豫不決。加上林則徐此前亦說張亮基是個爽直精幹之才,更見其多次修書字裏行間情真意切,左宗棠也感到長沙之圍已不可再隔岸觀火,這才終於下定決心答應出山相助。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