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澎亡故後,遺孀和遺孤從任所返回安化小淹老家。初回,鄉裏人欺他們是孤兒寡母,以為有利可圖,想瓜分陶家的財產。幸好有賀熙齡和左宗棠的傾心相助,陶家才自此和鄰裏相安無事。原來,賀熙齡和左宗棠認為鄉鄰本非大惡之輩,隻是因為貧窮,一時鬼迷心竅,遂想到欺負他們孤寡。兩人兩相合計之下,勸慰陶夫人散發一些家財給窮鄉裏,並為鄉裏做些善事,多行資助之舉。這樣一來,眾人受其惠,又感其恩,便不再起歪念。而在處理了這一次危機之後,左宗棠便能在安心教育未來女婿陶桄的空暇,到陶家的藏書閣中一覽所藏。

    陶澎曾語重心長地叮囑左宗棠,千萬不要為名利所累,從而白白浪費了自己的大好才華,應該發揮自己所能為江山社稷做些更實際的事情。陶澎的叮囑,和賀長齡的意思一樣,他們都看到了左宗棠的無量前途和掩藏不住的光耀才華。左宗棠自己也明白,鴻鵠之誌,焉是麻雀之窩能夠安置得下的!

    因此,雖然已年近而立之年,即將步入男人此生事業的開創期,但是左宗棠似乎停下了追逐功名利祿的腳步,一麵安心教書育婿,一麵翻閱陶澎的書信、奏章和其他書籍。這其中,比如《皇朝經世文編》,是魏源編撰的關於財務、軍事和公共工程的專著,裏邊涉及最新的當朝資訊和一些議論,左宗棠研習後深感擔憂。史稱魏源是中國近代“開眼看世界第一人”,他的思想充分吸收了西方先進思想有益之處,又結合國情刊發議論和提出可行性建議,這對左宗棠的思想完善又進一步供給了養分。

    從十七八歲結識賀長齡,在他家藏書閣借閱書籍一年,而後又從師賀熙齡於長沙城南書院,再到後來遇鄉試主考官徐法績,到最後神交陶澎,8年大量閱讀研究關乎軍事、地理、外交、清朝律法等著作,在這10餘年間,左宗棠完成了人生的第一次大的知識儲備和定誌階段。雖然科場坎坷不順,功名未得,但是憂國憂民、收複邊疆等想法,早已深入其心。在許多道友都已登上官途或者仍舊不懈於失意科場中時,左宗棠已經跨出踏實而非凡的一步。厚積薄發,以俟良機,他深諳此道。

    一路坎坷,又一路遇貴人相助,左宗棠十分感恩周家、賀氏兄弟以及陶澎等人的相助相扶,讓他在最失意的考取功名的道路上還能奮發向前,不忘大誌。8年裏,他似乎暫別了外麵的世界,專心撫養、教育自己的幾個孩子以及幼小的女婿。看著陶桄一天天長大,更一天天增長學識逐漸成才,左宗棠覺得自己終於還算是對得起知交陶澎的囑托。而這一切,陶夫人也都看在眼裏,放在心裏。1847年,陶桄已經16歲,而左孝瑜也已15,陶夫人便再次提起9年前陶澎的遺願,希望快點讓兩人成親,畢竟這在舊時是最好的完婚年齡。左宗棠仍想推脫,但礙於賀熙齡老師的勸告和知交陶澎的遺命,加上他自身又十分喜愛陶桄這個孩子,最終還是高高興興為兩個孩子舉辦了婚禮。

    8年的沉潛和艱辛,如今終於開花結果,完成了陶澎的遺願,左宗棠內心很是開心。在兩個孩子結婚之後第二年,陶家就搬到了長沙,而左宗棠此時也不便再坐館陶家,於是找了長沙徽國朱文公祠設館授業,女婿陶桄依然跟隨他學習。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