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宗棠出生的地方,是湖南湘陰縣左家塅,一個平坦而寧靜的小山村。那裏,是左家祖先約在六百年前因為避戰亂匆忙逃離江西祖地,來到湖南最終選擇安定下來的居所。左家祖上並未曾出過名震一時的大人物,為官者亦在少數,比如在宋朝出過一位進士左大明,曾在浙江做過小官,而在明朝又有一位左天眷當了某直隸縣的知縣。近幾代之中,從其曾祖父開始,左家累世在此耕讀,都希望通過科舉考試走上輝達的仕途。但是,除了左宗棠,左家也未曾有過什麽功名。曾祖左逢聖是縣學生員,祖父左人錦是國子監生,父親左觀瀾是縣學廩生。即在兄弟中,早夭的大哥左宗棫也是縣學廩生,而二哥左宗植也僅為舉人。

    左家的仕途不如意帶給家庭的直接影響就是清貧,沒有卓越聲名。不過,左家並未因此而垂頭喪氣或放棄了耕讀的傳統,相反一直傳承著書香之氣,備受村中老幼敬愛。1812年,相傳那是一個祥和的夜晚,左宗棠“哇”的一聲哭叫驚喜了左家上下。

    左家上下九口人都很為此歡喜為此憂愁。歡喜的是已38歲的餘氏作為高齡產婦成功順產,母子平安,為左家再次添丁加喜,憂愁的是作為一個貧寒之家,多一張嘴就意味著多一份艱難。平日裏左家就常吃不起米麵,終日以糠餅作食,這時的餘氏便因營養跟不上而缺少奶水。無奈之下,愛子心切的餘氏隻能把平時都舍不得吃的米飯嚼成米汁,一點一點小口送入左宗棠的嘴裏。缺乏奶水補充,米汁營養不夠,左宗棠經常餓肚子,漸漸地肚皮鼓脹起來,以致成為他後來個人形象比較突出的一點。

    食物的貧乏導致他營養不良,所以左宗棠從小就體弱多病,但精神上的充盈豐裕卻讓他自幼便聰穎過人。父親左觀瀾整天忙於在外授徒,左宗棠在5歲之前一直由母親餘氏和祖父左人錦培育。左家向來重讀重教,祖父是和藹又嚴肅的儒士,餘氏是性情淳樸、知書達理的本分人,在他們的循循善誘下,左宗棠打小也以讀書為樂。4歲時,左宗棠就在祖父的膝下開啟自己的讀書時代。他常常在“梧塘書屋”端坐,由祖父一字一句傳授《三字經》,並開始習練毛筆字。

    “梧塘書屋”其實就是左家的兩間簡陋的房屋,因為屋前種有茂盛挺拔的梧桐樹,並有一個小池塘而得名。我們不能得知左家在屋前挖一口池塘和種幾株梧桐的確切意義,但可推想,作為書香之家並素有仕途之意的左氏家族,除了增加住所雅觀和趣味之外,更重要的是教導和激勵家人要衝破貧窮和環境的束縛,勿做“池中物”,應為梧桐材,不僅為左家添光,更為國家效力。也許,在教書休憩之餘,祖父就曾多次向左宗棠傳達過這種期許,給左宗棠幼小的心靈以遠大的誌向萌芽。

    左宗棠出生時,祖父已近80高齡,年邁體弱,不能長久照顧孫子,因此左宗棠隨祖父讀書識字一年便隨著父親來到長沙,由父親帶往授課的學堂旁聽。因為左宗棠此時虛年5歲,還不到正式入學的年齡。一次,其父教授左宗棫、左宗植《井上有李》一文,裏邊有“昔之勇士亡於二桃,今之廉士生於二李”一句。父親便出題考問長子和次子“二李”的出處。沒想到父親話音剛落,左宗棠便搶在兩位兄長之前,朗聲應答:“出於《梁父吟》一詩。”

    左觀瀾不禁暗喜,他事前並沒有給左宗棠講過這個典故和這首詩,想必是左宗棠隨兄長讀書時用心記下的。而彼時左宗棫17歲,左宗植13歲,但左宗棠年僅5歲。隨後的教學中,左觀瀾便有意留心左宗棠,發現他天生聰明而好學善思,並且有著驚人的記憶力,對於許多讀過的詩文幾乎能做到過目不忘,偶爾還是工整對對。比起兄長,他更多幾分靈性和天才。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