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學校建設中的偏向。近年來,許多學校有了一點錢便急著配備微機,搞語言試驗室,而忽視了正常的數、理、化、生、地各科實驗儀器的配備。學生動手的機會太少了。目前,中小學也不提倡學生接觸實踐,這就更加劇了學生低能的環境因素。

    第三,文、理分裂,文科發展受抑。據統計,全國文理兼容的綜合大學所占高校的比例,由1949年的23.9%,降到1952年的10.9%,又降到1986年的4.3%。目前,我國文科學生占在校生的8.9%,在全世界千萬人口以上的50個國家中,比最低的國家還低10%左右。這樣,許多科技人才,不僅離文學、藝術越來越遠,而且連必要的寫作能力也不具備,辭不達意,文理不通,有的連電話也不會打,辦事能力、工作能力都很差。

    針對高分低能現象,我國大、中、小學校已開始采取了許多措施加以糾正。中、小學的升學環節中加強了對體育素質的硬性要求,同時有些學校也增加了一些社會實踐環節。現工科大學開始注意文科方麵的建設,清華大學辦起了人文、經濟學科,向綜合大學邁進。中國人民大學與北京理工大學合作辦學,以促進文理結合,提高理工科學生的社會工作能力。國家教委在全國高校普遍推行了大學生的實踐課和畢業實習,以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高分低能現象在多方努力下可望得到扭轉。

    (劉書林)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