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經濟發展首先賴於科學技術的發展和應用。但是,我國是一個具有960萬平方公裏麵積的大國,由於地域遼闊,帶來了許多特點。一是各種地貌千差萬別,以山地和高原為主。除上海市外,全國各省市都有山地,全國2/3的縣屬山區縣。我國地勢由東向西呈階梯狀升高,有大陸架、平原和丘陵、高原和盆地、世界屋脊青藏高原。進一步可開發的土地隻占全國土地的6.8%,山地交通不便,人口稀少,造成經濟發展空間地域的不平衡。二是幅員遼闊,氣候類型複雜。南北跨越六個不同的溫帶和一個青藏高原氣候,東西含四個不同的降水地帶,山地相對高差很大,垂直氣候差異大,水分差異大,災害性天氣頻繁。三是資源分布極不平衡,造成經濟發展不平衡的局麵。在這種地域差異極大、經濟發展條件和現狀極不平衡的條件下,科技成果在全國大麵積上的推廣確有許多困難。

第一,由於發展不平衡,科技成果推廣的環境也極不平衡。沿海發達區企業已有了自動化、半自動化生產線,但仍有40%的工人手工操作。農業生產中,手工勞動占很高比例,钁、鍁、鐮、鋤和畜力仍是主要生產工具,50%的耕地不能實現機耕。在許多產業部門,中專以上技術人員僅占5%,在西北部地區則更少。如陝西省,綜合科研能力居全國第三,但由於地處腹地,缺少地理優勢和自身經濟基礎薄弱,每年有科研成果1300餘項,在本省轉化為生產力的不足10%。上海交大校辦產業一次上市,便籌措資金1.4億元,而西安交大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高壓腐濁賦能鋁鉑”成果,卻找不到婆家,最後被浙江省一鄉鎮企業拿走。

第二,資金分布差異大,嚴重製約了科技成果在全國推廣。推廣科研成果和實用技術需要資金。如在山東省壽光、臨邑、陵縣等地,地膜種植技術很快推廣,農民深受其惠。但在雲南省東川市,情況就大不一樣了。年5月,該市郊農民地膜種植麵積還未達到計劃數,究其原因,是每公斤地膜價格上漲至8元多,農民拿不出這筆錢,市財政無能為力。

第三,科技人員少,分布日趨不平衡。我國本來科技人員就少,而且80年代後期每年以3%的速度減少。這有限的科技人員本來分布於沿海各省市較集中,而現在卻更突出。許多科技人員“孔雀東南飛”,湧向東、南沿海省份。這就使大西北、大西南等本來科技落後的地區,更增加了推廣科技成果的難度。這是政策和經濟發展差異條件帶來的。

麵對這些情況,國家一方麵大辦高新技術開發區,製定科技獎勵政策,鼓勵民營科技事業的崛起,同時還推廣了覆蓋全國的“星火計劃”和“火炬計劃”。1988年國家科委開始組織實施“火炬計劃”,重點把高技術科研成果盡快轉化為產業應用,已取得階段性進展。1985年國家實旎的“星火計劃”,以依靠科技進步振興地方經濟。目前,“星火計劃已覆蓋了全國所有的縣,確立了上千個國家級項目和上萬個省、地級項目。”

為了普遍提高勞動者的科技素質,全國城鄉開展了科技普及活動。目前,全國98%的縣建立了科協;85%的鄉鎮建立了47000個科普協會;在532個縣科協建立了2813個科技服務實體;在7133個鄉鎮科普協會建有75711個科普服務實體。全國縣、鄉兩級建立一年製以上的科普學校14187所。全國農村專業技術研究會8萬個,會員194萬人,共140個門類;城市廠礦科協3213個,會員80多萬人在改革中,我國根據具體國情,已逐步使經濟建設轉移到依靠科技進步的軌道上來。科技成果在更廣闊的地區和領域推廣已成必然趨勢。

(劉書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