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概念隱喻的特征及其運用於詞匯教學的可行性

    概念隱喻具有係統性。每一個概念隱喻都是由一係列相關的語言隱喻來體現,如“I’m feeling up”,“youre in high spirits”等體現了概念隱喻HAPPY IS UP。同時,不同的概念隱喻之間也不是彼此孤立運作的。例如,關於TIME 這一概念有三個相關的概念隱喻:TIME IS MONEY,TIME IS A LIMITED RESOURCE,TIME IS A VALUABLE COMMODITY。這三個概念隱喻幫助我們通過日常生活中與金錢、有限資源和有價商品打交道的經驗去理解和把握TIME這一十分抽象的概念。而這三個概念隱喻彼此之間是互相吻合的,共同構成一個和諧的體係。那麽,按照概念隱喻分組進行詞匯教學無疑能夠幫助學生提高記憶效率,並且幫助他們克服了一些語義混淆。

    概念隱喻還具有文化一致性。即一種文化中的最基本概念的隱喻結構是和這種文化的最基本的價值觀一致的。而不同民族因地理環境、社會製度、風俗習慣等的不同,概念隱喻會出現多樣化,並在其內涵和外延上有較大的差異。例如,迫於嚴峻的自然條件,中國古代的思想家將天地和人統一起來,把人作為“天地之心”,從人出發體驗天地萬物;之後“天”被看作是有思想的人格神,是自然和社會的最高主宰。所以“天”在中國文化中遠不限於天空,天宇,它是主宰人類世界的一種超然力量。這樣派生出“天意”“一步登天”“無法無天”“天才”“天資”“歡天喜地”等表達。在英語中,表示“天”有sky和heaven兩個詞,但比起漢語的“天”,它們的外延就小多了。對這種曆史文化差異的認識無疑會促進學生正確對待外語學習中的母語遷移現象,使學生充分認識到詞匯所涵蓋的文化及認知特點是詞匯學習不可或缺的一個要素,因而並不能單憑母語中的概念隱喻任意理解、產出其在目的語中對應的語言隱喻。

    因此,隱喻理論對語言教學有著積極的指導作用和應用價值。語言教師可以利用隱喻思維來解釋語言意義的變化發展過程,解釋詞匯意義之間的相互關係,概念隱喻應用於外語教學中是可行的。

    但隱喻意識的培養是一個長期的過程。由於漢語與英語的極大差異,要培養學生的英語隱喻式思維需要教師、學生共同投入耐心、精力和熱情,尤其是對由於曆史文化差異英漢概念隱喻不同的詞匯應引起重視。把隱喻知識引入詞匯教學需要注意階段性。英語水平較高學生在概念隱喻指導下對詞匯認知準確性高。反之,會產生母語的負遷移現象。因而,概念隱喻的方法不能取代其他傳統的詞匯教學方法,但它是一個很好的輔助。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應根據教授對象的語言水平和認知能力,融入概念隱喻及概念隱喻方法,充分調動學習者的積極性和興趣,才能達到較為理想的英語詞匯教學效果。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