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開發網絡誠信資源,培育互信

    互聯精神

    隨著互聯網的發展,網絡倫理對學校誠信道德建設產生著越來越重要的影響。從正麵影響看,網絡倫理以其內容豐富、觀點鮮明、誠信觀念新穎等特點對學生的健康成長產生積極作用。德育工作者開發網絡誠信資源,引導學生在網上調用、閱讀、收集他人的信息與資料,交流自己誠信道德體驗的信息,同時加強誠信道德網站建設,設計教育軟件,開辟主頁,製訂和完善網上道德和網上立法,引導學生倡議網上誠信承諾,以科學的理性精神構建網上誠信倫理規範,以科學知識、開放的心態和創新精神,為虛擬人格提供現實基礎。充分利用網上豐富的誠信教育的信息資源為塑造自身現實的誠信道德、理想人格服務。

    三、深化大學生誠信實踐教育

    大學生誠信品質的養成離不開大學生誠信實踐,通過誠信道德實踐促進大學生的知行統一。學校和社會可以建立大學生誠信實踐機製,設置誠信餞行的模擬情境,組織大學生到一些金融機構切身體驗經濟信用行為。每一個大學生隻有從自身做起,自覺地實踐誠信行為,才能增進社會對大學生群體的信任;隻有在不斷的道德實踐中,檢查自己的思想和行為是否符合誠信品質的要求,修正不符合誠信的思想、行為,才能使自己真正具有誠信的道德品質。

    四、構建大學生誠信度測評體係

    引進經濟領域的信用評級指標體係,構建大學生誠信度測評體係。首先要確定誠信度測評的要素,筆者認為可把誠實、信用、正直、友善等道德品質列為測評的主要因素;確定誠信度測評體係各級指標,即確定幾項能反映大學生誠信度要素的具體項目;確定誠信度測評的標準,把大學生誠信狀況劃分為不同的級別,對每一項指標定出不同級別的標準,以便參照定位;選用誠信度測評的途徑,通過學生自評、同學互評、老師評議和社會中介機構評議。通過誠信度測評體係,學校可以考核學生過去、現在的誠信狀況,進一步預測大學生個人誠信道德的發展趨勢。

    五、培育社會的誠信道德文化

    學校誠信道德教育的落實離不開整個社會大環境的支持。社會作為一個大環境,對於承擔誠信道德建設的重任有不可推卸的責任,要通過培育社會的誠信道德文化,形成“誠信光榮,不誠信可恥”的觀念,營造“誠信者受尊重,不誠信者遭鄙視”的社會氛圍。在培育誠信道德文化中,社會誠信製度的建設和個人誠信品質的修養是相輔相成的兩個方麵,缺一不可。誠信製度建設是他律機製,誠信品質修養是自律機製,隻有在兩個機製的良性互動中,才能完善社會誠信文化係統,才能使誠信文化建設體現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特色。誠信製度的建設強調的是誠信他律機製,在這種機製下,“失信”行為機會成本的付出要遠遠高於“守信”行為,使失信者受到物質和精神雙方麵的懲罰,使守信者得到精神和物質的褒獎,促使誠信行為的良性循環。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