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劍

    摘要:誠信是一切道德的基礎和根本,教育是高等教育的應有之義,作為祖國未來的建設者和接班人的當代大學生,卻在中國進入信用經濟的時代,其道德誠信受到了置疑,隨著高校上學欠費、畢業欠貸、“槍手”橫行……誠信道德等不誠信的現象的日益攀升,我們不得不再次麵對大學生誠信教育這一話題。

    關鍵詞:大學生 誠信道德 分析對策

    我國正步入信用經濟時代,誠信是對公民的基本道德要求。大學生是未來社會的棟梁、國家的希望,是否具備誠信品質成了判定大學生是否能成為合格公民的基本準則。

    近年來,幾乎每年都有大學生因考試作弊而受嚴厲處分的報道,不少高校都有學生因考試作弊而被勒令退,學的事件發生。大學生作弊行為較為普遍,而且在大學生群體中有一定的認同感,相當一部分學生對作弊持寬容態度,更有甚者,認為作弊根本沒什麽,別人可以我也可以。

    求職履曆是用人單位選用人才的第一道關卡。如何能在激烈競爭的就業市場上搶占有利的先機?多數畢業生會在畢業前盡力充實自己的競爭實力,但也出現了少數畢業生通過誇大或造假履曆來充實自己“實力”的現象。一些招聘會上甚至出現不同應聘者都是同一所學校學生會主席的怪現象,造成了部分用人單位對大學生的誠信認可度不高。高校就業體製改革後,大學生成了畢業分配、就業市場的利益主體,就業、簽約、違約、毀約都與學生自身的利益緊密聯係,加上青年自身帶有不穩定性和反複性等不成熟因素,致使在擇業時更多的是以自己的利益為出發點。有些同學認為,隻有在維護自己利益的前提下,誠信才是有效的,不考慮用人單位的利益和學校的聲譽。

    助學貸款是國家為緩解高校家庭困難學生的就學壓力而設置的一種無擔保的信用貸款。大多數學生對待助學貸款的履行態度是比較嚴肅的,期望通過“借債償還”和“延期償還”,對於他們而言,借債還錢是最基本的做人準則。但也有學生表示“能不還則不還”,更有一些人不考慮是否還款。對於銀行的信貸來講,隻要存在一小部分人的惡意逃債,都將給銀行的整個信貸工作蒙上陰影。

    針對部分大學生誠信道德缺失的現狀,筆者認為,應該通過以下途徑提高大學生的誠信道德水平。

    一、強化信用意識,建設信用製度

    學校是社會文明進步的窗口,學校誠信道德建設,要與信用製度建設相結合。現代社會的信用管理離不開個人行為的記錄、評判和製約。事實上,建立個人信用檔案,曾經是學校進行誠信道德建設的基礎。從一個人上小學即開始不間斷的操行記錄,進入檔案終身跟隨,它有一整套完整的組織程序和評判標準。一個學生獲得優良的操行記錄就等於獲取“誠信道德畢業證書”,是其道德信譽的保證,也是社會錄用人才的道德通行證。與操行檔案不同,國家助學貸款是信用貸款、無擔保貸款,必須建立完整的個人信用信息製度,學校有責任為銀行提供信用資料,包括查詢學生的家庭情況、在校表現、大額資金使用情況、借還款記錄等內容。這種自覺的社會承諾所形成的信用製度必將有力地推動社會誠信道德風尚的形成。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