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固然有教學和科研雙重任務,但在不同的情況下,兩者並不是簡單的平行關係,不同高校,情況有別。大學教育實質是育人,即以學生為本。教師首先應該以教學為本,其科研水平、綜合實力首先應集中體現在課堂上,體現在學生的反映上。事實上,科研成果的目的是為學生提供更好的教育。隨著我國社會和經濟的發展,高等教育越來越傾向於全民教育,而不僅僅是精英教育。在這種情況下,高校教師越發該把主要精力放到傳道、授業上,應該把自己的研究成果體現在課堂上,真正體現科研促進教學。

    二、教學是立校之本,科研是強校之路

    人才培養質量是學校的生命線,學校在任何時候都以教學為基礎,本科教學質量體現高校的品牌和檔次。一般說來,高校的層次以本科教學質量和人才培養水平為決定因素。一所高校,首先要有過硬的教學質量,人才市場的競爭實際是高校教學質量的競爭。教學質量上去了,學校水平提高了,社會認可了,優秀生源進來了,教學質量就進一步提高了。學校當然立足了根基。

    而科研是高校持續、健康發展的條件,也是學校層次的體現。科研課題多,科研成果為社會應用,科研經費充足,科研合作領域廣泛,必然帶來更好的社會聲譽和資源,也為本科專業點、研究生專業點的設置、重點學科的設置創造了條件。因此,研究型大學與一般大學不同的是科研實力強,學科點多。因此科研是強校之路。

    對大學教師而言,教學能力是教師的基本技能要求,高校教師首先要過好教學關。教師要以教學為基礎。上至教授,下到助教,教學不過關,就是不稱職的教師。教師要在教學基本勝任的基礎上對與教學有關的基本理論和現實問題進行研究,進而從事較重要的科研課題研究。科研是提升教師業務水平,在本學科領域深入發展、掌握學科前沿的條件。科研水平提高之後,又可以充實教學內容,提高教學質量。

    實踐中,教師往往難以教學科研兩全其美。有的教師教學很出色,但長期不發文章,對這類教學型師資,可以讓他們在教學崗位上人盡其才。有的教師科研出色,但表達能力長期不能改觀,可以安排在研究崗位。如果在教學崗位上,職稱評定上也要接受教學一票否決。對這種“偏科”的教師當然首先是幫助他們“兩手都要抓、兩手都要硬”;但如果他們確實不能改變狀況,可以允許成為教學型或科研型人員。

    三、科研為教學服務

    高校是育人的場所,可以說教學是直接育人,直接通過課堂講授和課後輔導培養學生;科研主要是間接育人,如通過科研提高教師的講課水平和更新教學內容,進而達到培養人才的目的,有時也有直接育人,如教師通過帶學生做科研課題來達到培養學生的目的。一個優秀教師的價值,首先應該體現在學生身上,然後才能在自身顯現。總的來看,高校的科研主要為教學服務(也有一部分科研直接應用於社會實踐)。科研成果解決了教學中的基本理論問題,為教學提供本學科的學術前沿理論,科研成果更新了教學知識體係,科研是教學知識創新的源泉。高校的教學為科研提出了目標要求,科研為教學內容的改革服務,科研要把握本學科前沿,科研成果補充豐富教學內容,科研改進教學方法,科研提高師資素質,科研是教學質量提高的必要途徑。現在有些學校仍然在提“教學科研兩個中心”的問題,我認為這種提法是不恰當的,高校就是高校,高校是人才培養,高校承擔科研的任務,這應該也是人才培養的一種資源。現在有一種提法是研究型大學,似乎把定語“研究型”作為一個主詞,事實上“研究型”隻是定語,“大學”是主詞,研究型大學和其他學校的區別在於科學研究成為了人才培養的一種形式。本科生也可以進行科研,特別是一些科研型的課程,學生可以進行選修,所以科研是人才培養的一種形式。高校要在科研上出成果,另一方麵要把科研成果變成學校人才培養的資源。這是教學評估過程中需要改革的問題。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