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愛鴿

    摘要:教學是立校之本,科研是強校之路;大學必須正確處理好教學與科研的關係,要堅持以教學為本;教師要以教學為基礎,以科研求發展;科研最終是為教學服務的。

    關鍵詞:大學 教學 科研 相互關係

    提到科研與教學,人們往往把它看作是一對孿生兄弟,科研是教學的基礎和前提,是提高教學質量的手段。然而,事實並非如此簡單。隨著社會的發展,教學、科研、為社會服務作為大學的三大職能已經得到公認。但是,不同的大學,由於科研的類型和範圍不同,以及動機的各異,對教學所產生的作用亦迥然不同,有的科研活動對教學有明顯的促進作用,有的則微不足道,有的甚至產生消極的影響。雖然20多年來高等教育及其外部環境發生了許多變化,然而,事實上,直到目前為止,國內外關於高等學校科研與教學關係問題的爭論依然如故。尤其是一些學校提出建設“研究型大學”的目標,恐怕對如何處理教學與科研關係問題的探討更應引起重視。

    一、教學為本是大學的永恒主題

    人才培養、科學研究、服務社會是大學辦學的三大任務。這裏首先強調的是人才培養。高校是培養人才的機構,高校應以育人為本,以人才培養為己任。社會主義大學更應該為社會提供合格的“產品”――社會主義建設所需要的各類專門技能的人才。人才培養的主要手段和途徑是教學。教學為本是各類高校應遵循的辦學原則。

    在當今提倡高校科研的今天,如果說大學教育的根本是育人,那麽大學教師的根本又在於什麽呢?是科研還是教學?大學到底以何為本,定然是評論不一。但若淺說,無非是教學和科研。傳授、傳承知識,創造、創新思維,前者屬於教學,後者屬於科研。若拿教學和科研相比,孰重孰輕?孰主孰次?大學不同,教師不同,多半答案也不同。不同層次的大學對二者關係的處理有不同的側重點,一般來說,高校有研究型大學、研究教學型大學、教學型大學。學校的發展定位差異,對二者關係處理的側重點不同。三種類型大學對二者的關係采取的是:教學與科研並重、教學為主兼顧科研、完全教學三種方式。

    中國高等教育起步晚,進步快。但相比起西方高等教育體係本身仍存在著很大的差距,在“急”起直追的過程中難免浮躁。不說那些以論文發表數、索引數、收錄數論高下的指標,也不說那些以科研經費多少,項目來頭大小,獲獎檔次論優劣的體係,單從諸如“沒有科研的教育是低層次的重複”等言辭中,便分明晃動著褒研貶教的影子。某些教師常被社會評價、自我實現等因素左右,視教學為“順便”和“保底”,不把心思往教學上放,自然使教學佳科研不佳的教師處境尷尬。如曾鬧得沸沸揚揚的上海交大教師晏才宏,“電學”課教到出神入化,隻因沒有科研,這位被學生崇佩的“魔電”教師,至死也隻是個講師;還有浙江大學哲學係教師朱淼華,所講授的《西方藝術史》有口皆碑,常常是能容納200多人的教室總是做得滿滿的,甚至過道中也擠滿了站著聽課的學生,每節課後,學生都會獻上熱烈的掌聲。即使是一個如此受學生愛戴的好老師隻因沒有論文發表而拿著“下崗”工資。如此這般實際上暴露出了高校教育中存在著的深層次問題,即在高校教育中,如何正確設立評價體係,如何妥善維持教學和科研的關係,是否有必要將所有大學都建設成為研究性大學。教師的科研水平又是否隻體現在學術論文中,如何正確認識教學中所體現的科研水平等等。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