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實現網絡的輔導與答疑,彌補大學“走教”的弊端。

    1.3.構建自主學習為主、教師指導的自主學習環境。網絡教學環境提供了用於通過係統的複合課件進行自主學習的特殊條件,結合網上討論與答疑輔導,其優勢是所有傳統教學媒體所不具有的。

    1.4.開辟提高素質、培養能力的新途徑。

    1.5.利用課程討論功能構建自主性、探究性、協作性學習環境,減少網絡學習心理上的孤獨感。

    1.6.在“大眾教育”的背景下,充分發揮網絡及其他優質教育資源的優勢,利用名師名校等優質資源,為“精英”教育創造條件。

    1.7.教育資源的有效積澱,有利於學科建設。

    1.8.對教師進行培訓。由於教師教學與科研任務繁重,自由時間較少,又難於統一集中,傳統的培訓效果往往會因此而大打折扣。

    1.9.緩解教育資源緊張的狀況。將一些課堂教學(如選修課)轉變為網絡課程,自然減少了對教室資源的需求,減輕這方麵的壓力,八小時以內可用於安排更多的專業課程。

    1.10.有效利用相關工具可以隨時查尋到專業相關的最新資料和動態,掌握專業研究進展情況,有利於擴大學生的知識麵和拓展視野。

    1.11.容易實現教學監控。

    1.12.比較容易做到寓教於樂。

    二、改造的方案

    2.1網絡建設:是實施網絡教學的首要條件。重要的是使教學區、學生公寓和教工生活區得到覆蓋。我院由於新校區建設的因素,網絡沒有進入老校區的學生公寓,教學樓也隻有少數教室接入網絡。為此,我們建議學院以適合遷移、建設成本相對較低且使用比較靈活的無線網絡的形式對上述網絡盲區實施臨時的補充性覆蓋,以滿足教學使用的需求。

    2.2構建平台:平台建設是網絡教學應用的基礎。網絡教學平台是對教學信息進行有效的組織、管理並以促進教學共享應用和提供個性化學習為主要目的的綜合性平台,應直接麵向教學,努力用現代教育技術的理論與方法對傳統課程教學進行整合,使學校教育水平在現有基礎上得到升華。在現階段,要努力做到直接服務於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並通過努力,積極推進學生自主學習、教師導學為主的新的教育模式的形成。在深入傳統課堂教學的基礎上,開展利用網上答疑輔導及課程討論等,同時積極開展基於網絡的遠程教育的研究與實踐活動,努力為學生提供更多的自主學習的機會。要努力創造條件,立足校園,麵向社會,為學習型社會的創建做出貢獻。

    基於以上的考慮,經過努力,我院於2004年爭取到了國家相關建設項目的資助,在學院的大力支持下,通過與企業合作,初步構建起自己的教學平台。該平台以資源共享和網絡教學為主要目的,資源的組織與管理以課程為基本單位,同時兼顧了輔助學院傳統教學和以自學為主要形式的網絡學習,為改造的實施提供了必要的條件。

    相對於硬件建設,平台建設是一個相對困難的內容,尤其是要建設一個真正適合於學院特點和要求的平台,不像購買設備搭建硬件平台那樣容易。我院的教學平台在企業原有成熟平台的基礎上進行了全麵的功能定製,以努力滿足學院教學的實際需求。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